第二百四十章 恰当(第2/2页)唐朝小地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道什么时候开始,反正chūn秋战国时期,就有诸子百家之争,直到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国策,也确定了儒家独大的地位,其他学派败落,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儒家的内部,也是流派林立情况,两汉时期是今。古文之争,魏晋时期是郑学与王学之争,南北朝时期,然是南学与北学之争,争了几百年,直到现在,谁也不服谁,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

    有识之士,自然看得出来,争来争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也想要统一,但是谁统一谁,那就值得商榷了,修撰经义的时候,采取哪家的学说,这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现在主持修攘经义的是孔颖达。虞世南等人,他们是南学的代表人物,但是崔郑两族,传承的却是北学,郑学一脉,怎么安稳放心。

    古人对于宗派师法的执著,不是后人可以理解的,不过有句话叫做,名不正言不顺,读书出身的,谁不清楚文化的作用,特别是传承多年的世家贵族,自然明白经,不单纯只而已,更是一种无形的影晌力。

    山东五姓,为何得到天下人的敬重,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大气粗,而是他们能文能武,治国安邦的才俊辈出,什么轰宅。良田。金银珠金都是虚的,人才,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个道理人家早就明白了。

    然而怎样培养人才,毫无疑问,肯定是传道授业解惑,尽管世家大族之中,肯定有些歪瓜劣枣的纨绔子弟,但是人家基数大,子弟众多,谁便哪家出了个才俊,就足以支撑一房一脉不倒,鼎盛几十年,现在却有人站出来,准备动摇家族传承的根基,他们心里怎能不急。

    不过,郑仁基好像有些迟钝,没有察觉众人的心思,居然点头说道:“孔司业是圣人的后裔,主持此事,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