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被历史遗忘的名将——高顺
他是三国吕布手下的第一大将,能力比后世称为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要高,他只是没有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能;他对吕布的忠心不一,但是却换来主公的猜忌;他慨然求死,但是人们却记住了陈宫的啰嗦、吕布的懦弱。
史书没有记载高顺的出生,大概和乱世中大多数英雄一样出生草根,如同农民出身的典韦,马贼出身的郭汜。但与一般的英雄相比高顺有七百个出生入死的伙伴,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与现在的特种部队无异,他们'每所攻者,无不破也',名为陷阵营。他是吕布手中的王牌部队。他们的首领高顺更是用其勇猛和威严赢的陷阵营兄弟们的心。
《英雄记》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短短十一字,一位严毅威重,清廉自守,生活朴素严谨,善于自我克制的真正军人形象跃然纸上。在骄悍暴虐,杀掠无度的吕布并州军团中,独善其身的高顺,使人感到分外的清新可敬。
公元196年,吕布部将河内人郝萌反,将兵攻打吕布在下邳的府第。英勇无双的飞将吕布仓皇之下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和老婆一起翻墙出逃,狼狈之相无以复加。深夜兵变这种险恶无比的形势下,吕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顺不会背叛,于是逃往高顺营中。高顺确实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详细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认了叛乱主谋,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亲手砍杀了叛乱主谋郝萌。这与五子良将中于禁评定乱军相比,更高出一筹。但是评判乱军并没有赢得高顺主公吕布的信任,相反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回报的只是猜忌。吕布对高顺是越来越疏远。而高顺呢?史书中记载他'终无恨意'。一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怨无悔。
公元198年,曹操联合刘备东征吕布,围城三月,吕布众叛亲离,诸将开城投降,其中包括了吕布最信任的内弟--魏续。吕布势败被俘,张辽见大势已去,率领部曲投降,臧霸只身逃亡,而高顺则被降将所俘。关于这些人物的下场,史书与演义大致相差无几,看看演义中的描写:吕布多方乞命,自然不足道;陈宫慷慨就义,然死前不免挂念老母妻小;张辽破口大骂,与其说胆略,更不如说是明知必死后的破罐破摔。而真正潇洒的是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或许曹操比吕布更值得效忠,但是对于高顺而言,自己捍卫的旗帜倒下了,自己自然没有存活的意义。简单质朴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种大义凛然的借口的,不过至少任何人也无权指责贯彻自己信念慷慨赴义的殉死者。如同后期刘璋手下的张任,为自己的信念而死,死不投降。
历史有时候是一个悖论,明明是同样一种行为,得到评价却截然相反,如同样是降和反,我们可以原谅关羽降曹复叛,但是无法原谅于禁后来的投降;如同孔明火烧博望夏侯脱逃仍显得智逾天人,而高顺勇夺小沛箭伏先锋就显得阴险恶毒。历史有时候是一个投机者,投靠一个英明君主就可以流芳百世,投靠一个失败者就是助纣为虐。这估计就是高顺的悲哀,一个忠心、光荣平凡军人的悲哀,也是张任的悲哀。也是平凡为自己信念者牺牲的人的悲哀。
忠哉!惜哉!高顺!
(资料转载至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