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起点’公会初胜位面意志联合会,‘本源世界’秘密泄露(第2/8页)位面最强老爷爷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4 . 假如你在一句话、一段对话或者一个章节的敢问内进行视角转换,那么你要进行一些改动,至少在句子或章节结束之前,保持同一视角。

    大多数读者可能不知道,假如他们觉得必须转换视角,那么造成这种紧迫感的真正原因往往是第一个视角人物不够有趣,所以你在转换视角之前,1 . 问自己这种视角转换是否真正符合故事的总体需要 . 首先要把第一个视角人物写好,把他写的魅力非凡,这样你根本用不着转换视角了。

    5 . 假如你的视角人物知道他们无法知道的事情,直接把那些内容砍掉。

    练习:1 . 视角和叙事是如此主观,其可能的表现形式是如此众多,你要做的最有益处的事情是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叙事方法。带着这种目的重新读一些经典作品,研究一下这些作家是如何使用视角和叙事的。

    . 从自己的稿件中选择一个场景,至少用三种叙事方式改写,每种方式都要深受叙述者性格不同侧面的影响。应该采用这些修改吗?现在,你会得到一个源于人物的文本,而不是由作者强加于人物的文本。

    3 . 选择一个场景,改变叙事的人称。

    人物塑造。

    问题:

    1 . 在对于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称呼之间转换。

    . 使用常用的、老套的或者过于罕见的姓名。

    3 . 还没来得及确立人物的形象直接把人物投入到故事当中去。

    4 . 出现常见的(或者老套的)人物 / 人物性格。

    5 . 一股脑儿引入很多人物。

    6 . 让人弄不清楚到底哪个人物事主人公。

    7 . 出现了不相干的人物。

    8 . 人物描写一般化。

    . 人物事读者并不关心的。

    10 . 主人公没有同情心。

    解决方案:

    1 . 人物的姓名问题当然是最容易解决的,假如你想用几个名字称呼同一个人物,那么打住。

    . 假如人物的名字太常见,想办法起一个新名字。假如使用过于罕见的名字,那么请记住:书稿的原创性应该表现在人物性格方面,而不是他们的姓名。

    3 . 假如你还没来得及确立人物的形象把人物投入到故事中,那么请记住:故事不光关系到情节,也关系到人物。人物即使不是更重要,也和情节同等重要。人物事构成情节的元素,他们的需求、愿望和发展是情节的引擎。人物的引入及其形象的确立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是你在开始时使用了激动人心的情节,人物的引进也应该是服务于这个情节的。

    4 . 假如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原创性,只是服务于情节的工具,那么,你必须在写作中努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1 . 让你的常备人物做出一些出乎读者意料的、不寻常的事情。一个原创性人物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故事情节往往是由他生发出来的,而不是相反。

    5 . 假如倾向于一股脑儿地引入许多人物,那你要有点耐心了。你要想办法把引入他们的时间错开,看看能不能把引入他们的时间推迟到作品的后面。假如必须一次把他们全都介绍进来,那么暂时把焦点对准一个人物,抓大放小,以后总有机会把这个焦点转移到其他人物身上。

    6 . 假如我们不能确定哪个人物是你的主人公,那么请记住:读者要想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是很困难的。假如你用的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换用第一或者第三人称试一试。

    7 . 假如你把毫不相干的外部人物也包括进来,那要把他们剔除。

    8 . 假如你的人物描写是一般化的,那么有很多可能的解决办法。第一,读者往往容易记住相貌不寻常的人物,比如失去一条腿的瘸子。假如你的感觉足够敏锐,那么你可以从几乎任何人身上找到不同寻常的东西,即使在相貌最普通的人物身上也是如此。

    . 我们根本不关心的人物是最难以修补的。考虑一下哪些东西能激起读者对人物的兴趣。读者不希望看到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人物,问问自己:我的人物有吸引力吗?或者说,他们能把读者迷住吗?

    练习1 . 反复阅读伟大的文学经典,仔细观察这些经典的作家是如何处理人物塑造与人物描写的关系。

    . 关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工作中遇到的人、家里的人、街上遇到的人,有意识的记录你可以使用在人物身上的有趣的活着不同寻常的性格或者个人习惯。

    3 . 如果担心自己笔下的某个人物是老套的,把他抽出来,给他来个180度的大逆转,把他的所作所为与大家对他的期待恰恰相反。

    钩子

    有些开门见山的数行文字势大力沉,你绝对会手不释卷的把它读完,这是人称“钩子”的东西。

    如果运用得更好,钩子不仅仅是一个促销的手段,而且也是一面鲜明的旗帜,醒目的昭示着下面的内容中读者可以期待的精彩。它可以确立人物的形象、叙事者的态度,也可以烘托整体的氛围,或者传递令人震惊的消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者必须把这么多东西浓缩为一句话。所以,文学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句是右钩子构成的,这一点根本不意外。

    钩子,适用于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的那种思想强度和专注程度不应该仅仅限于以第一话——人们对此普遍存在误解,而且同样也适用于整个作品。同时,这也需要耗费极大的耐力、聚焦与关注。

    想想你的第一句必须写好的话。这句话你曾经反复改过多少次?如果对于作品里的每一句话你都以同样严谨的态度反复锤炼,那么作品的其余部分会是什么颜色?罗马私人奥维德说过,一个人完成作品之后应该再等九年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是写文谋生者与镇正作家只见本质的区别。

    大部分作者认为钩子需要做得很强大,足以吸引眼球才行,这是个极大的误会,而且往往会导致夸张的写作手法,出现过度补偿的现象。恰恰相反,有关钩子的问题你要牢牢记住一个关键所在,即钩子的功能是为了整部作品定调子的。假如你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是强有力的,那么给自己后面的写作准备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在专业的读者眼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并不在于最初的强度,而在于如何维持这种强度,作品要证明长远来看,作者必须具备哪种持久的耐力、耐心和专注。所以,无论开头是什么情况,你都要做到持之以恒。

    同样重要的是,作者要在一段、一页或者一个章节的结尾处使用钩子,作者的成在于创造出一篇强有力的作品,起强度足以使读者在章节停顿出把书放下来,通常读者都是在此歇口气之后,还想回到这个地方,重新进入小说的世界中。其实,这是读者要投入精力再从头读一遍,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便是:要么在结尾处安排一个强有力的钩子,要么在理想的情况下,使用一个能够促使读者直接进入下一章的钩子,或者至少也能让他产生息息相关的感觉,以至于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