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主管的,属于个人品味的问题,一个稿子可能有技艺高超的声音和问题风格,同事还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强调(比如一个装聪明的傻瓜叙述者)这足以让读者想把稿子放下了。
解决方案:1 . 假如你知道你自己是在强调选择方面出了问题,或者有人告诉你这个情况,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你的稿件拿给几个感觉敏锐的读者,听听他们的反馈意见。如果他们都说你的稿子背后有许多耍小聪明或者讥讽过度的现象,那么你已经让别人帮你锁定了这个问题。
. 确定了问题,你要问问自己,你的腔调是否适合这个作品?你必须记住,腔调这个因素是渗透了整个书稿的普遍因素,腔调流淌在书稿的每个字眼里。假如你判断你不喜欢现在所使用的腔调,那么哪种腔调才是最适宜的,是怀旧的、愤怒的,还是讽刺的腔调?那个腔调最符合整个文本压倒一切的总体目标?那个腔调最符合叙述者或者主人公?假如你一时拿不准到底是要加强腔调还是减弱腔调,那么请记住:干扰因素最少的强调总是最好的。
练习:1 . 抽出稿件的第一页,只着眼于腔调,对它进行改写。尝试下面的腔调:快乐、悲哀、气氛、怀旧、诙谐、讽刺、嘲弄、傲慢自大、琐细……任何你想得到的腔调。练习这个关键的目的是让你意识到腔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这样你对腔调的使用会更慎重。
. 看看你的叙述者或者主人公,他的性格如何?要是由他大声地把故事讲给你听,他会用什么腔调?心里想着主人公的腔调,改成第一页,让他对这个文本施加影响。你的腔调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或者由人物主导的,这要视具体的作品而定,两种方法你都要试验一下。
焦点
写作的时候,作者非常容易自我陶醉,欣赏自己的词语、句子和人物,形成自恋狂式的孤芳自赏。
然而在现实中,作者往往不得不允许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自我陶醉,这样他们才能让作品从自身衍生出来。
另一个选择是:作者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最初规划的大纲强加到作品上面,即使大纲已经不再适用。
作者的职责在于要和自己的作品保持距离,然后再以一种毫无怜悯的目光回视作品本身。这种眼光对于语言的美感以及人物即兴之作的精彩之处视若无睹。这种目光,即“聚焦”的目光,必须极力探寻,作品是否仍然在正确的轨道上?作品所做的是否正是一开始作者计划要做的事情?
剪辑稿件使故事不偏离正轨,关注的焦点不变,大多数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批评,其实不然,这是不可避免的。
确保你的故事有焦点。最狭义的层面上,维持焦点恒定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个别的章节、段落,甚至是句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之前必须拟定周密的提纲。所以写作的首要原则是要预先考虑或者确定即将写成的文章的格局,然后尽力而为。
段落的焦点同样重要,而且往往更容易被忽略。假如一本书稿的所有段落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却在另一个问题收尾,又不解决最初的问题,那么这本书稿没有了焦点。大段大段的长篇大论会令人望而生畏,不想去读,一连写出许多短小的段落也会让读者分心。所以,在段落结尾处你要圆满解决自己在段落开头时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你真的把这个段落变成了**自主的段落,当读者读完这个段落的时候,你也能给读者带来满足感。
每一个段落的开头都要向读者清楚说明:文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要记住,分段既要符合逻辑又要赏心悦目。
另一方面,一个缺乏焦点的书稿往往会路出马脚,表现为作品的内容、人物或者事件明显脱离了正确的轨道。这种东西放在文中却没有圆满的结局。这样的作品欠缺的是连贯性,经常离题万里。
对于编辑来说,一个地方即使写的再好,假如它对于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故事的展开没有促进作用,那么必须砍掉。
解决方案:1 . 把书稿中的所有事件都检查一遍(甚至是细枝末节),看看它们是否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往往作者引进人物的时候是因为需要,但是读者却从来没有看到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 找出扎眼的离题内容。
3 . 看看你的开头,它是不是与本书的其余部分完全不沾边儿?
练习:1 . 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在真正开始动笔写一部作品的时候,给稿子找到焦点,也是忘记眼前的作品,同时唤回你最初的创作意图。仔细检查每一章,问问自己当初写这一章的时候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你当初有什么目标吗?当初是否实现这一目标有些想法 ? 这一章实现了这个目标了吗?如果没有实现目标,那是为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跑题了?或者说这能不能引发另外某个观点?它在上下文中合适吗?在这一章里,你能不能加上某些内容以实现当初的目标?
. 把上面的练习应用到单个的句子段落和小节,也把它应用到更大的范围,比如“篇”或者“部分”
3 . 昨晚了所有句子、段落、小节、章和部分的练习,而且确定他们各自都是前后连贯的整体。把这些小块看作是更大的拼版玩具的组成部分,确保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是有焦点的。比如,所有的句子是否围绕着核心意图展开,进而构成了一个段落?是否所有的段落都很好地展开而构成一章?
环境描写。
令人吃惊的是,作者往往忽视环境,往往只是在非描写环境不可的情况下才描写环境。在理想的状态下,环境本身也变得像一个人物一样,与其他人物产生互动。
解决方案:
一 . 最明显的情况是压根儿没有给环境描写留下空间。这些作者根本没有想到环境可以影响作品的效果,因此给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充分认识到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二 . 反过来说,有些作者话费太多时间描写环境或者死扣一些无足轻重的环境描写,这两种情况都会降低情节展开的速度。
环境描写需要说明、叙述,像人物描写一样,环境描写也要求你想方设法技能暂停一下又不耽误进度,这是一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要记住两件事情:1 . 假如你想把环境一次写好,可以试着把它分散一下,零星的点缀在几页的篇幅内。如果环境描写能够缓慢展开,他还会变得更加逼真。 . 假如这个环境在上下文中是无足轻重的,除非确实有必要写,否则别花时间考虑。
三 . 作者往往至少尝试了环境描写,但是这些环境并不是真实可信的,环境描写不是完全存在的,也不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下面有五个解决方案:
1 . 令人惊讶的是看,大多数背景是通过细微的细节产生逼真的感觉:地毯上的一片污迹、屋角的一个蜘蛛、一块破碎的窗玻璃。正是这种类型的细节,通常有瑕疵或者不合常规的特点,令人难忘。
. 要把环境写的生动逼真,要充分调动全部感官。例如,气味、声音、视觉、触觉、等等。
3 . 正如现实生活中一样,天气能明确设定一个背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