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 捷报频传(第1/2页)汉祚高门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江的时局演变,从合肥兵变开始可谓是达到了一个真正的分水岭。此前虽然各并立,彼此之间也多有摩擦碰撞,但总体上还是能够保证相忍为国。

    虽然时局中尤其是执政各家,对于沈氏的强势崛起总有一股隐隐抵触,但实际上也并未施加太多掣肘。否则纵然沈氏在江根基深厚,也很难顺畅的向江北调度,也就不会有沈维周中原大胜的辉煌。

    可是淮南军在合肥问题上意外的强硬姿态,令得这种政治上的默契被打破。也让许多此前还心存幻想者对沈氏进一步的绝望,就算沈维周眼下的确已经是无可取代的社稷柱石,但若完没有了节制,绝对是祸非福!

    但是眼下,沈维周并其所掌握的淮南重镇正是声势正旺,如日中天。就算打压沈氏已经成了时流中一部分人的共识,但谁若摆在明面上讲,那就必然会被群起攻讦污作嫉贤妒能的奸佞,就算有什么针对举动,也只能更加内敛。

    所以这段时间,有识者都能感觉到时局裂痕来大,可是表面看来,江局势仍是一副内外协调、一派和气的氛围。

    对于时人这种陡增的危机感,庾冰也是感受颇为复杂。此前他对沈氏多有贬低,但这并未引起旁人重视,甚至被人讥笑作忘恩负义且功名不著、身位失衡的戾气厌声。

    现在事态发展,沈氏骄狂姿态彰显无遗,一如庾冰此前所言。但庾冰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沈家大势已成,尤其去年的那场辉煌,时论中几乎已经超过中兴之初琅琊王氏的名望。

    再想扼其势力,要比对付早年的琅琊王氏还要困难得多。因为沈家如今在江尤其是吴中的根基之深厚,已经不是时流中任何一家能够比拟的。而沈维周在江北的势力,也将要渐渐达到完没有制约的程度!

    在许多人看来,荆州分陕之重,如果淮南真要与台中爆发直接冲突,荆州也能发挥往年平定苏、祖之乱那种定鼎作用。

    但庾冰虽然不得二兄看重,却也深知且不二兄根就没有认识到沈氏对社稷稳定的威胁,就算是有这种认识,眼下也根达不到早年陶侃那种对荆州的掌控力。荆州虽大,但却不能协调上下,真要对上声势正旺的淮南军,实在胜负难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州立场如何便直接决定到了整个晋祚的大势走向。但是很可惜,如今徐州的状况对于台城而言实在谈不上好。郗鉴年迈志堕,根无力阻止沈维周对徐州的插手,反而多有迎合姿态。

    与徐州面的沟通,几乎已经可以是台城未来还能制衡淮南的唯一希望所在。

    但是该要怎么服郗鉴提前弃权离位,让台中趁着淮南主要力还被牵绊在中原与河北的情况下,快速将徐州接掌过来,台辅们近来也是频有商讨。而庾冰今次离都前往徐州,所承担的正是这样一个使命。

    此行成或不成,几乎可以是决定了未来江时局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平稳。

    庾冰也自知此行所负使命的艰巨,如今整个台城,已经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而为了晋祚能够平稳下去,庾冰也是义不容辞,哪怕没有台辅们私下所许诺的九卿之位。

    所以受命之后,庾冰便不再耽搁,同时为了躲避沈氏耳目探查,一路轻装简行,过江直往如今郗鉴所在的淮阴而去。

    虽然满怀心事,一路上也无暇注意沿途风光,但庾冰也能感受到如今江北各处风物较之早年已经多有不同。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在都中光阴虚掷、一事无成,其实已经与大势脱节日久。

    庾冰深受大兄熏陶,自然也有一番谋建功业的炽热心意,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更愿意外放州郡为社稷做一些实事,而不是深陷于中枢的权衡角逐。但他也知道这愿望很难达成,台中是不可能容许他们兄弟俱任于外,这也不符合庾家的整体利益。

    在抵达淮阴附近的时候,庾冰也并没有贸然现身,因为眼下淮南对徐州的渗透已经极为严重。若让沈维周得知台中派自己私下游郗鉴,还不知会做出怎样过激的反应。

    为了掩人耳目,庾冰甚至不敢联络如今代表淮南任职淮阴的侄子庾曼之,而是通过何充所提供的路径,在郗鉴的刺史府下悄悄运作,争取一个私下见面的机会。

    怀着忐忑的心情,庾冰在淮阴城外一座乡宗坞壁中等了三天时间,终于得到通知,郗鉴愿意一见。

    收到这一通知后,庾冰忍不住挥拳暗贺。

    他此行目的何在根无需多言,郗鉴愿意见他便意味着也想给自己一个不同选择,可见郗鉴也并非打定主意要将徐州交到沈维周手里。至于最终能否动郗鉴,便要靠庾冰自己的努力,以及台中的诚意是否会令郗鉴感到满意。

    接下来的事情便顺利得多,郗鉴大概也能体会到庾冰此行的困顿,主动离开淮阴这一耳目庞杂的中心,来到位于城外的别业,给庾冰的入见提供了便利。

    “眼见郗公春秋如此,仍然肩系重任,为国戍边,似我这等盛年之辈却袖手空谈于江表,实在是愧不能当。”

    彼此落座之后,庾冰看到郗鉴白发苍苍的老迈姿态,便垂首感慨道。

    郗鉴听到这话,嘴角抖了一抖然后才微笑道:“老朽之辈尤讳言老,季坚此言倒是让我自惭难安,劳苦自标,但在旁人眼中又何尝不是一个恋栈权位、阻人上进的老贼啊。”

    庾冰一路行来,自然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心知自己此行无论怎么看,对郗鉴而言都可以是恶客临门。

    所以他对于郗鉴这种稍显孤厉的态度也都多有构想,闻言后便摆出一副惶恐态度,拱手道:“人若不恨逝者无饶,反倒是不作自重。郗公前事,积功丰硕,无愧社稷黎庶。凡有一二正念之众,谁又敢以此见诬!”

    他今次领受重任,所以也要把握住机会占据主动,因此在稍作停顿后便也继续道:“其实何止郗公讳言老迈,似我这种年齿虚长、德迹不彰的庸碌之众,才深感韶华轻弃,天道残忍,与梁公这等俊秀绝伦的少贤并生此世,喜于世道受惠,悲于形秽才弱啊!”

    郗鉴不置可否呵呵一笑,倒也并不急于发声,只是垂眼把玩着摆在案上的玉琢雅物,算是给庾冰留出了发挥的空间。

    既然将话题扯到了沈维周身上,庾冰自然便有更多可:“言及梁公,也实在不得不感慨,天地山水确有德秀蕴生,厚积雄发于一身,让人自叹不及啊!其人一己施力,导于世道变迁。此世尤重少贤,实在是让年高者不能自安啊。”

    郗鉴听到这里,便略显不耐烦的咳嗽一声,他给庾冰机会发挥,可不是为了听对一遍遍的刺激自己这个老朽。

    庾冰见状,便也适可而止,便又转言道:“人多望于浮华,但却少论及根。但其实真正有识之士都知,如今王道昌盛,晋祚复兴,如此伟业岂能独恃二三人力。尤其社稷之重,终需郗公此等历风雨而无改,经霜寒而弥坚的贤长担当,才能真正得于安稳。譬如去年中原捷事,若无郗公鼎力扶助,王业未必能得如此大昌”

    “君王不以老朽弃用,我纵有什么帮扶助益,那也都是法礼应当。至于人誉高低,到了这个年纪若还有什么看不开,反而是老朽昏聩,自失体格,让人见笑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