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5 河东谋略(第2/2页)汉祚高门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赏分明,就不是因势幸起之旅,也就无所谓乘势疲用。时下已入深冬,王师若再深入三辅,诸用难免告急,况且凡军伍动静,生民难免遭殃,不能再作简居安养,浪荡郊野,乏于安抚,又不知会有多少人熬不过这一凛冬。”

    “大将军思动谋定,仁心固持,实在无愧世道高誉,王命重用!”

    薛涛闻言后又拍了一句马屁,同时又感慨于这话语中所流露出来的强大自信,王师强大在于身就强大,因此不必再受什么形势裹挟深入。

    而在这言辞之外透露出来的意思自然就是军事行动暂告段落,接下来必然是消化战果,同时再更加拓宽巩固后路通道,以支持进一步的征伐作战。而这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自然就是河的入治。

    关于河面,其实沈哲子也早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不同于弘农完打破乡情秩序、而后再由此残骸上创建新秩序这种粗暴的式,他是准备暂时保持河目下这种状态,不作大刀阔斧的改变。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基于几个面的考虑。

    一面是眼下的重点就在于关中,虽然眼下战争告一段落,但来年春耕之后必然要再次兴兵、大举讨伐关中三辅。在这一段休战期内,行台人力、物用等各种资源也并不是没有穷尽,必须要有所取舍的投放。

    弘农已是如此,再加上一个上洛,若再强求将河一体纳入整改范围内,难免就会有些负重过高,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圆满。毕竟兴治地并不能单靠武力,秩序的建设,生民的安抚并迁治授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资投入,在寒冬里做这些稍有疏忽,所累及的便是数不清的生民性命无谓伤损。

    另一面就在于,河目下边防压力也很大,石生虽然是败军溃走,但仍保留着一定的实力,尤其背靠平阳、太原等地,获得了最珍贵的战略纵深可供流窜,很难在短期内解决掉。

    至于郭敬被剿灭的如此轻松,那是因为各环困将之死死箍在有限的区域内,硬碰硬的情况下,王师大势而来,自然能够速战速决,围而歼之。

    在关中被平定之前,沈哲子并不打算再另开战线。换言之他眼下对河的要求,只在于能够保证西征侧路不受侵扰就够了。

    基于这些考虑,他才决定给河留下一个缓冲过渡期,让河能够相对平稳的融入行台统序中来,并不强争一时之功。当然,河之众若想完保持旧态那也不可能,必要的调整更改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