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再回鹅湖山(第1/2页)南宋日记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沿洞庭湖以南直抵洪州,其路途像一条直线一般,自然用时不多。

    刘涣没有去叨扰别人没有去探望和打搅辛弃疾,他迎着满面春风,游历了庐山龙虎山三清山,赣江,还有滕王阁。

    来来回回辗转之间,仿佛世外闲人,孤云野鹤,沉沁在自己的杏花春雨江南之中

    刘珙与他常伴而行,但觉得这个时常冷冰冰的知州大人,已然不再陌生,其情趣之高洁,才学诗文之斐然,着实让人惊叹。

    刘涣笑道:“共父,你看这赣水南来北往,过江州,经鄱阳,之后注入大江,东逝而去,归于大海,好生壮阔,好生伤感。”

    刘珙闻言皱眉道:“既是壮阔,哪里来的伤感”

    刘涣道:“哎大浪淘沙,多少英雄好汉随波逝去,千古帝王,良臣名将,高贤雅士,都是经不起这岁月长河的冲刷。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岂不是让人感怀么”

    刘珙这才恍然,原来他尽是这般情怀,望赣水北去,而想及生命与岁月,时人都赞他刘涣性情中人,当真不假。

    想及于此,刘珙也是长叹一声,道:“哎大人何须感怀,人生于世,本来是光阴短处的,哪个又能长生不老遥想当年始皇嬴政,为求长生不老,荒废政绩,劳民伤财,到头来还不是两手空空。”

    刘涣道:“是呀,共父且看这滕王阁。当年写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那位高才,除了诗文立世。还不是烟消云散了。”

    刘珙叹道:“王勃确实是才华了得,可惜英年早逝,真是苍天不公,妒忌世间大才啊。对了大人,你何时年满二十”

    刘涣被这突兀一问,一时间有些头疼,胡乱答道:“十月初一吧。共父何有此问”

    刘珙道:“男子二十冠字呢,大人忘记了么”

    刘涣恍惚道:“哦,原来如此。我倒是忘了。这厢感激共父提醒,只是小子飘零得很,有个名头已算不错了,至于冠字一说。兴不兴都无关紧要。”

    刘珙笑道:“嘿。大人此言真是轻狂得很了,世人存活于世,哪个不是有名有字有姓再者,你刘大人名满天下,才高八斗,没个字可是不行的哟。”

    刘涣不想与他啰嗦,点头称是,转移了话题

    刘珙忽而问道:“大人。我等离开潭州以来,一直都在游山玩水。寄情山林,畅饮开怀,可无甚么正事。实不相瞒,这清闲下来,老朽还真不习惯。”

    刘涣道:“共父莫急,我等缓缓而行,朝信州而去。我早计算好了时间,在五月底,我等必到信州。”

    刘珙很是不解,问道:“大人为何非去信州不可”

    刘涣笑道:“共父,你可识得史浩陆九渊朱熹吕祖谦赵汝愚等人”

    刘珙闻言一听,急道:“那史浩史相公与赵汝愚赵大人都是当时高贤,乃朝廷重臣,我曾有缘得见,可惜并未深交。至于你所讲的吕祖谦其人,传言其治学严谨,已然自成一派,老朽好不钦佩的。朱熹与陆九渊二人,更是近日来风口浪尖上的大儒大家,我也是好不仰慕的,可惜一直无缘相汇。”

    刘涣道:“共父好不谦逊,你尽说朱陆两人乃大儒大家,看来心中真是很想结识此二人的。实不相瞒,涣今朝带得共父出潭州,是要去会会这些个人的。若不出所料,这几人必定在六月初汇集于信州鹅湖山,到时道统相论,学识相驳,谈古论今,自然百花齐放,惊诧世间”

    刘珙闻言一个惊讶,道:“你是如何得知这几人会在六月间汇聚鹅湖山的莫不成你与他们书信往来”

    刘涣笑道:“那倒不是,额此话也不必多说,反正到时一定合了共父之情趣。”

    刘珙见他讲不清楚,也不必纠葛,只是听说有群贤毕至,那鹅湖山是非去不可的,他便催促刘涣,加快行程。

    刘涣却只是笑说,“去得早不如去得巧,有些缘分,是需要创造的”

    话表两头,各开一枝。

    淳熙二年,象山先生陆九渊三十七岁了,这些时日以来,他一直在论述关于“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道理,准备得很充分,因为他答应了吕祖谦,要在鹅湖山等朱熹到来

    一晃眼,刘涣几人也马不停蹄,直逼鹅湖山而去。鹅湖书院的史浩和满堂学子见状,好不欣喜,自然寒暄许久,问长问短。刘涣也是不厌其烦,一一给予答复,并传道授业,列无虚席。

    刘珙得见史相公,心中也难免激动,这是官场上的大佬,他能结识,都是福分。

    史浩道:“刘知州,却不知你星夜赶来,是为何事”

    刘涣道:“前辈,小子却闻吕祖谦邀约了朱熹和陆九渊在这鹅湖山长论呢,不知还能否赶得上”

    史浩闻言一惊,皱眉道:“你是如何知晓的”

    刘涣笑道:“这个前辈便不必多问了罢,你只告诉我此事是真是假”

    史浩正色道:“自然是真的,象山先生任永平知县以来,一有空闲,必来鹅湖书院讲学,但近日却极少见他身影,我曾差人去问,小厮只说他近日以来挑灯夜读,奋笔疾书。子静传话说朱仲晦天大的才学,能和他相论,乃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不准备一番,难免见笑方家。再者论,他既然做了永平知县,便是为主,有朋至远方来,他主人家也得做好相迎的事宜呢。”

    刘涣道:“哦,那看来我是赶得正巧的。”

    史浩道:“恩。刘知州有所不知,他二人相约在六月初八日相论,今日才初一呢。据说朱熹其人已然来到信州。正和吕祖谦拜访赵汝愚赵大人,携贤才而游历鄱阳湖畔,他朱仲晦倒是显得自在许多。”

    刘涣笑道:“那依前辈看来,这二人何人能赢”

    史浩道:“刘知州此言,史某也不知从何说起,这二人都是才学满腹之辈,所论之治学观点都是关乎宇宙与人生的大道理。谁输谁赢却不好说。但以我看来,不论何人战了上方,必定都是我大宋的福分。若二子能著书立学。传于世间,那更是苍生之福了。”

    刘涣点头称是,道:“还请问史大人,不知他二位把地点选在哪里。是书院还是寺庙”

    史浩道:“这个却不得而知。刘知州有所不知,便是这鹅湖山一代的学子隐士,名人高贤,都在期盼着初八日的到来呢,君不见那鹅湖寺的厢房早已注满了,这鹅湖书院的往来更是络绎不绝对了,刘知州该不会是想来一会高贤,横插一脚吧”

    刘涣唐突大笑。道:“前辈这话说得,像小子是个坏人一般。嘿嘿。我哪里敢横插一脚,我只是想借此机会,见见尘世间的高贤而已,若有可能,涣这厢也有一个观点,想和朱陆二人谈谈呢。”

    史浩道:“还未请教是和高见呀”

    刘涣笑而不答,转移话题道:“前辈,这鹅湖书院好歹是我费尽心血建成的,此番故地重游,肚子也饿了,相公不给口吃食”

    史浩见他说得这般直白,既好笑又俗气,但直来直往,毫无虚伪,当场欢喜一笑,道:“哟,你的老家在书院旁边,你那祖父张年丰更是书院的头头,要吃饭嘛,你找他是了。”

    刘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