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庄子的大宗师白话文(四)(第1/2页)庄子的故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在一起谈论,愿意与什么样地人做朋友。

    三人都:“谁能够做到相互交往完全是出于生存需要,而不带任何心机、目的;谁能够做到相互帮助却不是为了得到彼此的感谢,没有个人目的;谁能够做到登上天空巡游雾里,找到那种无穷无尽地虚幻感觉,忘掉自己的存在,体悟到生命永无终结和穷尽的那种境界?我就愿意与他做朋友。”

    三人相视,会心而笑,莫逆于心,于是相互结成好友。

    过不多久,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学生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孟子反和子琴张却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回到道的身边了。可是我们呢?我们还活着,还是个人!好羡慕你哟!道会将你变幻为何物呢?”

    子贡见状,快步走到他们的近前,问道:“我冒昧地请教二位,你们这样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合乎礼仪吗?”

    孟子反和子琴张二人相视笑了笑,不屑地:“他们那些儒家,没有懂得什么是人生,又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意呢!”

    子贡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一道德修养都没有,长得人模人样地,给人的感觉还是个人,可他们做出来的事?真的不敢恭维了。他们竟然面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容颜和脸色一也不改变,没有什么词可以用来描述他们。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孔子:“他们都是些摆脱世俗礼仪束缚而逍遥于世俗社会之外的人,我孔丘却是生活在世俗环境中的人。生活在世俗之外的人和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两者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是不同地。唉!可我却让你前去吊唁,我们彼此不在一个生活圈中的人啊!我实在是浅薄呀!

    他们与造物者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之中,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体。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瘤一样多余,认为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他们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认为此物死彼物生,一次生命的结束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

    像他们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在意死与生谁先谁后呢?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对于他们来都无所谓,没有死与生、先与后之分。

    他们把自己当成任何物类,并不认为自己一定就是人,而是任何物类。因为!人与万物一样,都来源于道,只是幻化的结果不同罢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他们把自己当成任何物类,无论自己是何种物类,都只是把自己寄托于这个物体上面而已;他们还是他们,外物只是一种寄托罢了,外物只是一个外在的形相而已。

    所以!他们忘掉了体内的肝胆,也忘掉了体外的耳目,忘掉了思想……把自己当成道,当成进化。然后!进入此物死彼物生反反复复地生死轮回之中。

    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需作为的环境之中。所以!他们怎么会自寻烦恼去遵循世俗的礼仪,从而将自己暴露在众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贡:“如此,那么先生遵循地是什么准则呢?”

    孔子:“我孔丘,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即使这样!我仍将跟你们一起努力。”

    子贡问:“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

    孔子回答:“鱼争相投靠进水,人争相学道。争相投水的鱼,挖地成池给养充足就可以了;争相学道的人,不被世俗所累,一副漠然、无所作为地样子,心性平适就可以了。

    所以,有了池塘,鱼都忘记江湖里面的快乐了。有了道术,人们都忘记世俗的束缚,不知社会大环境依然存在了。

    知道么?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鱼只有生活在江湖中,才是自由快乐地。而人!无法摆脱社会大环境啊!学道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办法啊!所以!我要与你们一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子贡:“再冒昧地请教一下?什么是畸人?”。

    孔子回答:“所谓的畸人,就是不受世俗束缚的人,他们追求与自然平等。但是!他们却生活在我们身边,好像与我们无异。也就是!他们既不受世俗束缚,又能融入我们一样地生活的人,他们就叫‘畸人’。所以!又有人这样评价他们:天之人,却是人间君子;人间君子却是天之人。

    何谓天之人?天之人是指他们明白人在天地间的位置,明白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知道怎么做人。”

    颜****孔子:“孟孙才他是个什么人?他的母亲死了,他哭泣时没有一滴眼泪,心中好像没有悲伤,居丧时也没有哀痛的样子。哭泣、心情、行为这三个方面都没有任何悲哀的表现,可他却因善于处理丧事而名扬鲁国。难道?一个人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事情,他还能得到名声吗?颜回觉得很奇怪,觉得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孔子:“孟孙才这样来处理丧事,已经是尽他的最大努力了。要知道!他是个道家,与世俗之中的人处理丧事的方法是不同的。结果!丧事办得比懂得丧葬礼仪的人都好。

    人们总希望从简治丧却做不到,而孟孙才已经做到了。他既按照世俗之人的形式办理了丧事,又不违背道家对死生的认识和做法。

    孟孙才不在意生命的开始,也不在意生命的结束。他不仅不在意人的生命的开始和结束,也包括万物的生命开始与结束。此物死彼物生,生命如此生生不息,又何必去在意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呢?又何必去在意是先生还是先死呢?

    他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成就他应该变成的物类,以期待那些自己所不知晓的变化!况且即将出现变化,怎么可能不变化呢?即使不再生变化,又怎么知道不是已经生了变化呢!

    要知道!道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进化中的。任何生命的出现,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所以!又何必在意生与死的变化与不变化呢?

    只有我和你呀!跟做梦似的还没有觉醒呢!

    那些人虽然死去了只剩下形骸,但却并没有损伤他们的精神。外在的形骸犹如寓所,死亡就好像更换了新的寓所,他们的精神将再寻找一个全新的形骸而开始。

    唯独孟孙才觉醒,人们哭他也跟着哭,这是他入乡随俗的原因,他尊重周围人的丧葬习俗。

    况且!人们相互交往总是借助外在形骸(形象、形貌)而自称这就是我,又怎么知道这个外在形象的我就是我呢?

    我是道!我是万物!我可以是万物!谁知道将我们变化为何物呢?

    就好像你梦中变成鸟,便振翅直飞蓝天。你梦中变成鱼,便能摇尾潜入深渊。

    不知道今天我们话的这些人,算是醒悟的人呢?还是做梦的人呢?

    愉快的心情来了,是来不及笑出声音的。笑出声音来了,是来不及作出什么行动来表现的。所以!还是不要去有所安排了(意指如何办理丧事。),顺其自然的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