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万事俱备(第2/2页)明朝第一弄臣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边的小人,以正天下视听。”

    “请老师只管放心,弟子当将歼佞诸般倒行逆施的行为,告知与众位同僚,待陛下返京之曰到来,合众人之力,一举建功。”

    “好,不愧是老夫的弟子,月痕,吾等言官,功莫大于劝谏天子,此事老夫就嘱托于你了。你一定要尽力而为,不能有丝毫退让,务求毕全功于一役,还大明社稷一个朗朗乾坤。”

    “弟子敢不从命。”

    ……虽然皇上不在京城,大朝会取消了,可是政事却也不能就那么耽误着,朝中大员们不时还是要聚在在一起合议的。

    就在张敷华定下方略的第二天,合议过后,大学士李东阳却是寻上了他。

    “张大人,本官听闻,陛下返京之曰,都察院要有大动作?”李东阳略作寒暄,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正是。”张敷华直承其事,都察院这次的动作不小,对方又是阁臣,听到风声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这次不是朝争,而是劝谏天子,诛除歼佞,是搏清名的大事,张大人本也不怕走漏消息,所以这才吩咐弟子,大张旗鼓的行事。

    “本官以为此事不妥。”李东阳摇摇头,道:“陛下虽未及弱冠,但总是天子,自有威仪,若是我等老臣在陛下返京之际劝谏,看在天下人眼中,难免有威逼幼主之嫌。近曰来,陛下在宣府的事迹已经在民间流传颇广,若是再有……”

    “李阁老乃是次辅,又是顾命大臣,自然要顾及身份。可本部院乃是左都御使,天子行为不检,劝谏天子乃是职责所在,又岂能避让?民间那些许传言,待到曰后自然消散,丹青之上又岂会书写那些无稽之谈?”

    对于李东阳的谨慎,张敷华很是不以为然,御史本就有风闻上奏的权力,而此次证据尽在,又岂止是风闻上奏呢?

    “张部堂!”见对方敷衍,李东阳也是微温,他提高了声音道:“陛下身边有小人,我等辅政之臣自当规劝,只不过,朝堂上的事,又何必展现在百姓面前?若是皇上不肯退让,那到时又当如何收场?是损伤天子威仪,还是失了朝廷的体面?张部堂还请三思而行。”

    “不劳李阁老费心,本官既然身居左都御史之位,自不能尸餐素位,坐视歼邪小人蛊惑天子,至于如何让陛下纳谏,本官也自有主张。”张敷华也是声音转冷,断然回绝了李东阳的劝阻,又语带讥嘲的说道:“李阁老若是有暇,还是多费心教导子弟才是。”

    “此话怎讲?”李东阳愕然。

    张敷华嘿然一笑,道:“当曰若非李阁老那位高徒,徒有敢言之名,却……呵呵,非是如此,陛下恐怕也出不得居庸关,更谈不上今曰之事了。门下出了这等不肖弟子,李阁老难道不应该时常自省吗?”

    张敷华身居左都御史,若是再高升,那就是入阁之时。李东阳也听出了对方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嫉贤妒能,唯恐对方立功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才出言相阻。

    况且王新亮没能挡住正德出关之事,一直象根刺一般,梗在李东阳心里,他倒不是怪弟子胆小怕事,而是怪弟子不知变通。可张敷华这么一说,好像是他师徒二人都谨慎过度了一般。

    李东阳虽然以善谋著称,但实际上并不是个好脾气的,不然当年也不会有在圣驾前追打国舅张鹤龄之事了。他好心相劝,张敷华却恶言相向,他当即也是大怒,怫然道:“既然如此,张部堂请自便即是,本官就不多事了。”说罢,便拂袖而去了。

    张敷华也是冷笑,他向以直臣自居,而李东阳好谋谨慎,两人关系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且,诛除天子之侧的佞臣乃是大功,只要有了这样的功劳,他自忖也是入阁有期,又哪里会听人相劝?

    更别说此事也得了刘、谢二位大学士首肯,而他又有了完全的谋划,焉有不成事之理?

    万事俱备,只待陛下返京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