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找军师也要学刘备(第1/2页)明朝第一弄臣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谢宏脑筋转的很快,王守仁是什么人?

    圣人!

    这样的人请他过来,难不成就是为了骂他一顿?别逗了,就算对着大海发呆,也比骂自己有趣吧?前面那个叫悟道!

    天下士人八成都会想着骂自己一顿,若自己还不能还口,认输服软,那就更趁心思了。可若王守仁会这么无聊吗?他要只有这点心胸,那谢宏反倒没什么招揽他的欲望了,没有气度,就算有些才能又能如何?

    所以,谢宏断定对方是有用意()的,而且他说的话也没错,除了在宣府的时候,自己确实也没有照顾到百姓的利益。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到了京城之后,自己马上就被卷入了朝争的漩涡,为了自保,也为了保护正德,也只能奋力相搏,又哪有空去想百姓如何?

    珍宝斋是要赚钱的,当然要走奢侈品路线,高端市场来钱最快,这是经过了后世市场营销学验证的真理。低端市场也不是不赚钱,可价格若是低了,就得讲究出货量,单凭珍宝斋那几个匠人怎么够?

    何况,谢宏的军器司人工成本又比外面高,核心竞争力是冶炼和构造,也不怎么适合用在低端市场,没有珍宝斋的财源,他又拿什么跟外朝对抗?

    其他几个机构也都差不多,具体的功用都是有针对姓的,可以说是用来应急的,求的就是一个见效快,当然是怎么吸引人,怎么有煽动力怎么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象的问题。

    与宣府不同,京城是个相当复杂的地方,宣府百姓可以统而称之,京城就不行。

    前者的构成很单纯,军户,以及与军户相关的民户,虽然掺杂着少量的军将和官宦人家,可和总体的基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可后者就复杂得多了,勋贵之后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宦人家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商,普通商人,应试的士子,过路打酱油的……完全不能一概而论,总而言之,就是京城的常住人口是由多个阶级混杂而成,很难彻底区分。

    想要予之与利,出了在街上散铜钱,谢宏还真就想不到什么见效快的方法,更何况,他还没空去考虑,京城的危机一波接一波,他有空才怪呢。

    原因很多,可谢宏却并不打算去辩解,因为他想明了王守仁的思路,这就和刘备去见诸葛亮差不多,孔明也是几番质问,把刘备问的哑口无言,最后才点出真相。

    当然,孔明是为了显示才学,而王守仁的用意()却是把谢宏驳倒,然后才能亮出自家的观点,目的是不一样的。

    可谢宏既然想明白了,当然不会继续搞什么辩论,还是直接学刘皇叔最好,这就叫诚意,你看,我有千般理由,万般无奈,可是,我都不说,只说让你教我,多虚心啊!除非你本来就是耍着我玩,否则,就没有理由不教。

    找兄弟要学刘备,找军师还是要学刘备,皇叔果然威武哇!

    “呃……”谢宏这招以退为进奏效了,王守仁闻言便是一滞。

    不光是谢宏对王守仁看不透,反过来也一样成立。单是听传闻的话,士林中的不用提,单是听民间的,谢宏给人的印象也是阴森恐怖的,还带着神秘色彩,不然能叫瘟神吗?

    以王守仁自己的观察,他也觉得谢宏作风硬朗的人,完全不知道变通,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又怎么会把京城的局势搞成那样?逼宫和内战,而且双方都是早有预计……翻遍千年的史书,这也算是屈指可数的情况吧?

    明明就有个强大无比的靠山却不能有效利用,专门搞歪门邪道,王守仁实在理解不了谢宏的行为。有了皇帝的名头,对士人大可以分化瓦解嘛!拉拢拉拢也就有了势力了,然后就可以玩正规的朝争了,从古至今,多少歼臣贼子都是这么干的。

    可谢宏倒好,雷火之夜前,他手下称得上读书人的人屈指可数,出名的只有一个唐伯虎。

    开始的时候倒也罢了,多数人都不看好他,可在变乱之后,很是投靠他的朝中大臣,但是,谢宏完全不重视,把那些人往朝堂中一扔,然后就撒手不管了,完全一副任人自生自灭的架势,这叫什么策略?

    王守仁完全摸不到谢宏的思路。

    若不是亲眼见过谢宏舌战群儒的表现,和经他手而出的各种神奇,王守仁一定会把谢宏当成白痴,至少是政治方面的白痴。

    这个白痴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王守仁也只能当他是傻人有傻福了,在他看来,以谢宏手里掌握着的实力,完全不需要搞得这么激烈,用实力是威慑,然后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因为看不懂,所以王守仁拒绝了曾鉴的引见,只是冷眼旁观。

    直到他发现士人们被谢宏逼得抱起了团,矛盾开始加剧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再等到他发觉,谢宏的应对手段是在民间吹风,打算强开海禁的时候,王守仁彻底无法淡定了。

    开海禁是好事,不过在那种形势下吹风,只会导致全面的对抗,江南人会殊死一搏,其他人或者推波助澜,或者冷眼旁观,冲突很可能会在天下范围展开,于是,就有了王守仁上疏开海之举,他要让矛盾提前爆发出来,免得殃及天下。

    当然,谢宏在王守仁心中,也不全是负面的观感,虽然看不懂对方的思路,不过,对于对方的品姓,王守仁还是很认可的。

    谢宏赚钱的本事天下无双,这是士林中都公认的,即便再讨厌他,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可谢宏本身却没有什么财产,珍宝斋等等机构,初始的投入都是他掏的腰包,但是名义上却都在天子名下,谢宏这个创始人,享受的不过是一个免费的宿舍而已。

    虽然这几个机构都听他调派,可王守仁看得分明,那些钱都实实在在的花在了正地方,练兵打内战当然不是好事,可若是矛头对外,却不失为一件事好事。种种宣传娱乐手段固然无关衣食,可仓禀足而知礼仪,这些事也不是坏事,只不过顺序错了而已。

    最重要的则是常春藤书院,王守仁刚刚评论的时候,独独漏过了书院,正是因为这是无可辩驳的利民之举。

    常春藤书院的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不论出身来路,只有年龄要求的全面推行,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历数三皇五帝之世,也没人这么干过。

    尽管那书院本身的师资力量薄弱,理论基础也差,王守仁倒不是抱残守缺,一定要抓着儒家理论不放。只是他很清楚,单纯依靠格物之论,是不能全面让人得到教育的。

    不过,他一样很了解,谢宏没有推行格物论之外的知识,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不能,儒家独霸朝堂千年,为今之世,又怎会有其他理论存身之地?

    听过了曾鉴的阐述,又见到了谢宏的那个研究院,王守仁倒是确信了对方的理想,百家争鸣,人人如龙,虽然只是萌芽,可谢宏的确是在身体力行的。

    原本他也想过谢宏是不是在作伪,古往今来的歼佞中,有很多会演戏的。可当他看到珍宝斋被人抵制,经营陷入低迷之时,常春藤书院却依然在运作,王守仁释然了,作伪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