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显清晰。
公孙瓒之所以把族弟公孙越之死算在袁绍头上,究其根本是公孙瓒需要借口与袁绍开战,袁绍领了冀州牧,公孙瓒在冀州东部的势力就变得被动,而一旦对决,则握有了主动权,公孙瓒与袁绍在黄河以北的争斗,已成了一山难容二虎之势。
袁绍与袁术也撕掉了虚伪的友好面具,一南一北,虽属地并不相连,无法产生直接的对决,可二人却形成了政治敌对。
一直忌惮袁术的刘表知道袁术迟早要图谋荆州,于是在荆州呼应袁绍,反对袁术。
在兖州屈居东郡太守的曹cāo自然与袁绍共同进退,就连东郡太守都是袁绍保举任命的,只是一郡太守的曹cāo,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徐州陶谦只想守住徐州一亩三分地,可他手下将领在徐州内渐渐收敛,却屡屡跑出徐州在兖州豫州边境劫掠,得罪了兖州士族豪族,陶谦为求自保,加入了兖州势力对立的一方,也就是公孙瓒与袁术这边。
关东诸侯在经过一段短暂的和平后,率先由袁绍夺取韩馥的冀州而撕破联盟协议,而后进入混战阶段,到豫州争夺战结束,袁绍与袁术反目,产生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军阀是以袁绍为首的一方,同盟者有曹cāo,刘表,刘虞等。
另一派则以袁术公孙瓒为首,同盟者有陶谦,孙坚等。
其中黄河以北的对抗则是这两派对决的主战场,袁绍与公孙瓒,胜者将一统河北。
中原地区的局势倒并不明朗,主战场则在袁术与刘表之间,袁术胜,则有机会一统荆州扬州,问鼎中原的机会将会非常高,袁术败,刘表有没有雄心壮志进取天下,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