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寻道青城(第1/1页)美梦设计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综观修道历史,上千年前自然衍生,修道源于对生命意义的渴望,它是一种通过修正自己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提升精神或神识力量的目的。.org

    古代道家通过修道方式,期望实现超脱生死,斩断痛苦不以物累,最终实现不老不死,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在,返璞归真的境界。

    修道,实为修心矣。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些就是入道之法。

    清静,为入道之基,就像《清静经》里说的,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故须“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叶超合上了《清静经》,区区几百字,他看上一遍就能背下来了。既然有了明悟,他也不着急看书了,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让经文自然而然地在心间流淌着。

    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果然对于缓解魔心的影响还是有用的,至少这篇《清静经》可以澄其心、安其神,令妄念不起。

    其实,妄念,就是心魔,当初,叶超修炼心魔术,就是从妄念的执着开始下手的。

    魔道,主执着,主妄念;而道,主无为,主清静。

    两个极端。

    叶超的背包里还有经书,只是,他不急着换。书读得多,如果读不精也是没用的,所以,他才不急着换,慢慢体悟。

    叶超在闭目深思的时候,列车上有人注意到了他。

    准确地说,是注意到了他身上的钱包。

    结果,两个人慢慢接近,接近,见叶超还是没有什么反应,于是,下手了。

    然后,两人就悲剧了。

    他们被催眠了,不但没有拿到叶超钱包,还稀里糊涂地把刚才得到手的钱手也给失主还了回去了。

    最后,两人稀里糊涂地,竟然自己跑到最近的派出所去自首了,惊讶的警察意外地看着这两个惯犯,搞不明白他们今天是吃了什么药,居然来自首。

    等到了录完口供之后,两位资深小贼终于慢慢恢复正常了,但这时,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做的也已经做了。

    要后悔也已经无门了。

    直今他们想破了脑袋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做了这么奇怪的一系列事情出来。

    今天的收获全部没有就算了,还闹得两人都进了派出派。

    叶超呢,仿佛只是做了一件无足轻道的小事一般,连头都懒得抬起来看那两个小贼一眼。

    这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叶超导演的。

    列车其实也是很快的交通工具,不久,就到站要下车了。

    叶超转了一趟车,便到了此次的目的地——青城山。

    青城山现在也已经被打造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了。

    它位于四川,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

    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到了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

    但是,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呜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

    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公元14年(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陆游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的绘画而著名。

    到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又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了。

    关于青城山,其实还有一个皇帝写错诏书的传说。

    据说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当时,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事,据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乃是真实事件哦。

    现在,青城山的景区分为前山景区和后山景区两部分。

    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建福宫、祖师殿、朝阳洞等人文景观与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自然风光彼此增色。主要景为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建福宫。

    青城后山距成都60公里,距都江堰市区0多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一山幽意论平分“之说。主要景有金壁天仓、泰安古镇、水晶溶洞、三潭雾泉(金娃娃沱)、龙隐峡栈道、双泉水帘、百丈长桥、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叶超无心游玩,他知山上有道观,但不知有无高人隐居在此,如果不是怕有冒犯之意,他早就想放开心魔术的意念在山下扫上几扫了。

    青城名山,但愿,来此能有些收获吧——叶超在心里如是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