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钢铁生产要兼顾数量和质量(第2/2页)刺明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绣chūn刀;二十九路军要跟鬼子拼刺刀,选择了大砍刀;唐军要对付敌人的骑兵,选择了陌刀;戚继光觉得小rì本的倭刀不容易对付,于是搬出了苗刀;骑兵的用刀和步兵的用刀,是完全不同的……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

    唯一恒定不变的,并不是武器的种类,而是武器的质量。

    或许有人说,武器的质量当然是越高越好啦!

    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后世对于古代刀剑有研究的人,可能会知道三种刀:一种是大马士革刀,一种是马来刀,一种是rì本刀。根据某些人的测试结果,这三种刀号称世界质量最好,最锋利。三种刀里面,并没有中国刀的影子,连著名的唐刀都没有入选,反而是小rì本刀入选了。

    其实,这不能怪中国刀无能,而是中国刀的发展方向不一样。无论是大马士革刀,马来刀,又或者是rì本刀,产量都是很小的。他们追求的乃是质量,为此经常不惜成本。而中国刀,在质量和数量上,更倾注于后者,对于成本也很敏感。因为,咱中**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rì本的战国时期给人错觉是轰轰烈烈,将星闪耀,什么织田信长,什么丰臣秀吉,好像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其实,放在咱中国,最多也就是个知府。织田信长鼎盛时期,军队不过五万人左右。丰臣秀吉统一rì本时,兵力也不过二三十万,还不到大明两三个军镇的人数多。rì本举一国之力,进攻朝鲜,结果被明军几万人打得落花流水,一堆的所谓名将,差点儿连本国都回不去。

    可见,想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惜成本的发展大马士革刀、马来刀、rì本刀这样的产量低、高成本的武器,是没有市场的。咱中国需要的是量大、质优、廉价的武器。所以,才会有包钢法、夹钢法的出现。其实,这些所谓“钢”,核心还是铁。

    但是,完全不要质量,那也不行。明军的很多武器装备,构造原理都是很先进的,例如什么三眼铳、五眼铳、七星铳,甚至是十眼铳等。关键在于这些武器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一百支火铳里面,真正能打响的,可能只有三十四只。这样的火铳,还不如狼牙棒来的好使呢!

    可见,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一个平衡,很不容易。张准今天将李奉来他们几个请来,就是想讨论一下护卫队以后武器的发展方向。张准总的意思,武器没有必要追求大马士革刀那样锋利,也没有必要追求马来刀那样jīng美,更没有必要做得像rì本刀那样jīng致。但是,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