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十一)(第5/6页)剑来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手还礼,“大渎曹涌,见过陈隐官。”

    曹涌侧过身,伸出手掌,笑道:“隐官请。”

    洞府出现了一道小门,门额是“别有洞天”四个金色大字,还有一副楹联。

    洞中洞见洞中洞。天外天成天外天。

    青同视线透过幂篱,扫了一眼对联,轻声道:“洞中洞,见洞中洞。天外天,成天外天。”

    只是青同很快就换了一个说法,“洞中,洞见洞中洞。天外,天成天外天?”

    曹涌笑问道:“敢问这位道友,莫不是宁剑仙?”

    陈平安一时语噎。

    幂篱薄纱之内,青同也是狠狠翻了个白眼,这条老蛟是啥眼神啊。

    难怪如今才是个半桶水的玉璞境。

    曹涌自知失言,就只当自己什么都没说,领着两人一起步入风水洞中。

    洞府之内,三人穿廊过道,只见那白璧梁柱青玉阶,珊瑚床榻水精帘,琉璃门楣琥珀桥……人间珍宝毕尽于此。

    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这座风水洞内,虽然灵气充沛浓稠如水,只是空无一人,就连符箓傀儡都没有,显得了无生气。

    得知年轻隐官来意之后,曹涌没有急于表态,只是问道:“隐官为何会找我?”

    陈平安说道:“我们落魄山有位前辈,我跟弟子裴钱的拳法,绝大部分都是他教的,他与曹老先生算是不打不相识的故友。”

    曹涌稍加思索,便试探性问道:“是那崔诚?”

    不难猜,宝瓶洲一洲山河,能够教出陈平安和裴钱的纯粹武夫,不是大骊宋长镜,就是那个失踪多年的崔诚,加上陈平安是文圣一脉的关系,而崔诚的孙子,绣虎崔瀺,曾经有个文圣一脉首徒的身份,显然要比宋长镜可能性更大,何况陈平安都说了,此人与自己属于不打不相识,那就只能是崔诚。

    果不其然,陈平安笑着点头。

    其实曹涌身为钱塘长老蛟,原本可以在百年前就跻身玉璞境,只是那会儿钱塘江水域,遭遇了一场千年难遇的大旱,曹涌无计可施,只得现出真身,牵引海水,倒灌钱塘江,这才带来了一场甘霖。这等行事,无异于悖逆自身大道的行径,也就是已经没有了顶头上司的缘故,故而老蛟“只是”落个折损三五百年道行的下场,要是搁在三千年之前,或是万年之前,曹涌就可以直接走一遭剥皮抽筋掉脑袋的斩龙台了。

    在这之前,崔诚对性情暴躁的钱塘长,是不太看得上眼的,还曾因为一桩风波,登门找到曹涌,有过一场气势凌厉的问拳。

    在那之后,崔诚才对曹涌的印象有所改观,再次主动登门,不问拳,只是……问酒一般。

    不过崔诚当年在落魄山竹楼那边教拳,与陈平安从不提及任何过往,好像一次都没有。

    老人反而是到了暖树和小米粒这边,才会一点架子都没有,乐意与两个小丫头,主动聊些早年行走江湖的故事。

    听裴钱说,暖树姐姐每次都会认真倾听,小米粒可就了不得了,听到了某些已经说过一两遍的故事,就使劲摇头,半点面子都不给的,直接撂下一句,说过啦说过啦,换个更加精彩的、吓唬人的山水故事听听……之后的故事,老人也从不让小米粒失望,当然小米粒的捧场,也是很了不起的,听得一惊一乍的,会有无数的感叹词。

    陈平安给曹涌介绍身边那位道友,道号青同,来自桐叶洲。

    曹涌自然从未听过此人,就只当是某位不轻易抛头露面的世外高人了。

    青同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曹涌愈发对此人高看一眼。

    “淋漓伯,好像与纯阳道人有过一场不浅的道缘。”

    曹涌没觉得这是什么不可说的秘事,点头道:“曾经有幸听闻一个自号纯阳的道门真人,讲解《火经》,我凭此证道小成,得以跻身元婴,可惜纯阳道人的这份传道恩德,始终未能报答。”

    那位外乡道人,当年在风水洞为曹涌传道说法时,大道显化,妙语如珠,降下一场火雨。

    经过这场火雨淬炼,之后曹涌走江,就极为轻松顺遂了,就像一个殿试金榜题名的进士老爷,转头去参加一场府试甚至是县试,当然是手到擒来的一桩小事了。

    曹涌知道了年轻隐官与崔诚的那层关系后,毫不犹豫就答应那一炷心香的事。

    曹涌突然问道:“又有客人登门了,一船两拨人,都是我水府这边的旧友,陈山主介不介意一起见个面?”

    陈平安笑道:“悉听尊便。”

    其实陈平安比曹涌要更早察觉到那一行人的行踪。

    江上一条小船中,坐着三位别洲练气士,两位宝瓶洲本地水神。

    见陈平安在一条水蛟这边如此礼数周到,青同心中有些犯嘀咕,在自己这边,隐官大人怎么就没半点客随主便的意思。

    曹涌自然不知内幕,依旧为年轻隐官率先介绍那条船上乘客的身份。

    两位水神,都是有资格开府的湖君,一位治所是那邻近钱塘江的青草湖,位于龙游县和乌伤县附近,女子水君名为竹湘。

    另外一尊湖君,名为王象晋,治所在那当涂县的碧螺湖。

    另外三位,都不是宝瓶洲本地修士,其中有来自南婆娑洲醇儒陈氏的陈真容,擅长画龙。

    此外是两个来自中土神洲,女子修士名为秦不疑,还有一位自称洛阳木客的汉子,是个包袱斋。

    那三位外乡修士,其实之前就来过这边做客,只是陈真容临时起意,说是要去游历一趟龙游县。在上古时代属于姑篾之地,设置为太末县,后来数次改名,最终才定名为龙游。

    大雨滂沱,天色晦暗,浮客危坐,归舟独行。

    江水中有一条乌蓬小船随波起伏,白雨跳珠乱入船,看上去随时都有倾覆之忧。

    船上有五人正在饮酒,谈笑自若,他们自然都是得道之士,神仙中人。

    闲聊之事,也与修行有关,只是各执己见,是说那飞升之下总计十二境,到底是哪个境界最为关键。

    有人说是那下五境中的留人境,经由柳七首创,再由某人拓宽道路,可以让修士一步登天。

    又有人说是中五境第一层的洞府境,理由是我辈修行一事,往难了说,脚下道路何止百千条,旁门左道,歪门邪道,道多歧路,可究其根本,不过是开门、关门两事,关了门,身与道心,皆幽居山中,一旦开门,万丈红尘,红尘滚滚,更是修行,与那佛法之大乘小乘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有人说当是观海境最为重要,修行之人,开始登山,在此境界如楼观沧海,境界不高,却反而是气魄最大的一层,只说那无名氏传下的其中半句“九洲居中,如蛇盘镜”,是一种何等广阔的视野,之后诸多境界,就算是那上五境的玉璞、仙人两境,所处位置高则高矣,其实依旧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见那陈平安并不排斥此事,曹涌便带着他与那青同道友一起离开洞府,来到岸边,迎接那条即将靠岸的小船。

    疾风骤雨,白昼如夜,他们一行三人都不用施展什么障眼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