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推陈出新(第4/5页)剑来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那个剑修死了都无坟冢的家乡,更是。

    而且小米粒又是例外,她不是在等一个破境的米大剑仙。

    她只是在等余米,就这么简单。

    米裕眼神温柔,蹲下身,轻声道:“小米粒,谢谢啊。”

    小米粒咧嘴而笑,“谢我做啥嘞,米大剑仙客气得差点让我要生气嘞。”

    黑衣小姑娘板起脸,晃了晃脑袋,“我一生气,可凶可凶。好人山主都要怕!”

    小米粒压低嗓音说道:“余米,其实我也要谢谢你唉。”

    “为啥?”

    “我要是说了,记得保密啊。”

    “嗯。保证在隐官大人那边都不说。”

    “以前在家里,我经常给裴钱当门神,唉,裴钱每次见着我,她就不会像你这么开心。”

    说到这里,小米粒赶忙高高扬起头,“不许误会,我可不是说裴钱的不好啊,裴钱好得很哩,千般好万般好,我要是把裴钱的好,一条一条说出来,呵,真不是我吹牛,都能一路走到密雪峰宅子那边,都说不完,就只是在这么件指甲盖大小的小事边,没有余米你这么好。哈,以后所有人都得跟着我,喊你米大剑仙啦。”

    米裕怔怔无言。

    他娘的,就连米裕这个混迹百花丛中的浪荡子,在这一刻,都想要定下心来,赶紧去找个好姑娘,娶过门当媳妇,再生个小米粒这样的宝贝闺女了。

    密雪峰,一处宅子。

    白衣少年坐在栏杆,就像一朵停步的白云。

    在那高楼檐下,悬挂了一大串的木牌,如挂风铃,写满了词牌名,风吹过木牌就轻轻磕碰起来。

    有那秋霁,眉妩,赚煞,山渐青,水龙吟,眼儿媚,更漏子,水调歌头,卜算子慢,千秋万岁,花雪满堆山,荷叶铺水面,春从天来,入梦来,风波定,好事近……

    一艘隶属梦粱国皇室的仙家渡船,缓缓升空,黄粱派历史是有私人仙家渡口的,也就是如今云霞山那座仙筇渡的前身,云霞山没将渡口改名之前,渡口其实名为投箸渡,当年随着黄粱派香火的江河日下,先是投箸渡因为入不敷出,逐渐荒废,后来就租赁给了云霞山,再后来,就干脆被云霞山花钱买走。如今再想要从云霞山那边购回投箸渡,是痴人说梦了,所以黄粱派一直想着重新开辟一座渡口,但是难度太大,一国之内,尤其是梦粱国这样的地界,不太可能同时拥有两座规模巨大的仙家渡口,很容易让云霞山和黄粱派因此出现一连串的山纷争。

    所以皇帝陛下先前也很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终究不可能太过偏心黄粱派,何况云霞山还是一个宗门候补的山头,就像掌门高枕之前的那般为难,都是只能心里敞亮却装傻了。

    但是今天下山之前,年轻皇帝就半点不为难了,与高枕承诺一事,会将京城郊外的一部分籍田,以“租借”的名气,划拨给黄粱派打造出一座仙家渡口,反正籍田按例文庙礼制,只是在方向有就定例和讲究,必须位于京城“震位”,至于籍田的大小,只要保证千亩,就是有一定弹性的。不过高枕却没有答应此事,说此举太过惹人嫉恨了,笑言一句,要是被山中云霞山那位前来观礼的老掌律知道了,还不得直接摔袖子走人?故而高枕只是请求在梅山君的西岳地界,给出一块灵气尚可的地界开辟为渡口。

    渡船一间屋内,装饰简陋,年轻皇帝开始批阅奏折,偶尔笑骂几句。

    纳兰玉芝调侃道:“高掌门要是在官场厮混,怎么都能当个六部尚书。”

    梅山君朝她瞪眼,陛下正在处理公务,你打什么岔。

    黄聪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瞥了眼处理完的奏折小山,再看了眼一旁的那堆高山,无奈摇头,既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啊。

    纳兰玉芝笑问道:“陛下,见着了那位隐官,作何感想?”

    黄聪微笑道:“感觉比较矛盾,陈先生正襟危坐,与人认真说事时,会觉得夏日暑,避无可避。可当陈先生与人闲聊时,如沐春风,就会觉得轻松惬意了。”

    纳兰玉芝说道:“我倒是只有一个观感。”

    黄聪好奇道:“说说看。”

    纳兰玉芝说道:“年轻隐官,好像有点怕我?”

    梅山君没好气道:“亏你说得出口。”

    黄聪哈哈大笑道:“这件事我站梅山君这边,陈先生那叫一身正气驱粉黛。”

    梅山君一板一眼道:“陛下,是否需要让刑部稽查司,去查一查那个秋毫观陆浮的根脚?若是刑部供奉修士不宜露面,可以让我山君府那边的谍子出马,我总觉得这厮,太过行事荒诞,不像……”

    纳兰玉芝见那梅山君酝酿措辞,便接话道:“不像个正经人。”

    梅山君点头道:“却也不像什么歹人。毕竟是跟着陈隐官一起登山观礼的。”

    黄聪摇摇头,靠着椅背,舒展手臂,也就是梅山君在这边,如果只有望月江的水神娘娘在场,年轻皇帝恨不得把双脚抬起,搁放在桌,摆手道:“没必要节外生枝,山的过客而已,走过路过擦肩而过,就再难见面了。”

    纳兰玉芝忍不住笑道:“陈剑仙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不着调的朋友?”

    有趣倒是真有趣,什么都敢说,吹牛皮不费钱。

    黄聪想了想,“我总觉得他们不像是什么朋友,反正就是一种感觉。”

    年轻皇帝突然懊恼不已,“早知道在娄山那边,就该让陈先生帮个忙,写下今年梦粱国开春吉语的‘书样’。”

    浩然天下各国君主,都有开笔迎新春的习俗,皇帝需要为天下熬年守岁。

    子时过半,新年到来,就会有司礼监掌印太监手持白玉蜡烛,为皇帝照明,秉笔太监递一支御笔,铺好洒金笺,研磨朱红墨,皇帝就要书写一些类似“宜入新年,万象”、“海晏河清,时和年丰,迎春纳祥”的吉语,将这些吉祥笺张贴在内廷那几处重要大殿,是谓“开笔”。

    皇帝再象征性浏览一遍钦天监编撰的新年历书,就等于一国君主已经为一国苍生百姓授时省岁。

    之后也会再写福、寿、春等字,赐予朝臣。

    这也是黄聪为何急匆匆离开娄山的重要原因。

    纳兰玉芝笑道:“离开娄山又没多久,可以调转船头。”

    黄聪显然心动了,“这不太合适吧?”

    梅山君察觉到皇帝陛下的视线,无奈道:“陛下看我作甚。”

    黄聪笑道:“我还有个感觉,咱仨,就数你跟陈先生最投缘。”

    梅山君难得露出满脸笑容。

    黄聪转头望向水神娘娘,“如何,我这马屁功夫,是不是炉火纯青了?”

    纳兰玉芝掩嘴而笑,“陛下是九五之尊,何必讨好一位山君。”

    黄聪点点头,“寡人真正需要‘讨好’的,只有一国百姓。”

    屋子窗口外边,有人双手趴在窗台,朝里边探头探脑,一张熟悉的面孔,只是头顶道冠,将鱼尾冠换成了莲花冠。

    那年轻道士扬起一只手,拿着一张卷起的纸张,笑道:“别下逐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