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玉碹(第2/2页)鬼市扎纸铺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抢自己的饭碗,这最终也导致了这门绝学的失传。

    在“碹术”得到贵族追捧的唐朝,茅山教的高人曾经结合众阁祖师发明的殄文发明了以玉碹为载体的“引魂法(中国农村,常有小孩子容易丢魂这么一说,有些孩子在没经历任何外界打击的情况下,忽然失去知觉人事不省,但脉搏、呼吸都正常,此时家里人便会认为孩子丢了魂,一般情况下请个巫婆神汉招魂即可治愈,但也有些孩子例如达官贵人的后嗣,由于体弱,经常性的丢魂,所以大人便给孩子佩戴琢有殄文的玉碹,以杜绝丢魂现象的发生,直至孩子长大成人。当然,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大多是朝廷显贵,平常老百姓家弄不起那东西)”,在众阁教的传世秘籍《众阁秘录》与《茅山笔录》中对此均有详细描述,这也正是孟老鬼之所以能认出此为玉碹的原因。

    而在唐朝后期,这种方法又被沿用到陪葬、祭祀等许多方面,甚至用在墓局与阵法上,有的高人甚至直接将死玉制为玉碹,将殄文或咒文琢于其内,将恶鬼畜牲封禁于其中,在刚刚得知这是块玉碹的时候,石三也曾有把玉切开看个究竟的想法,但出于安全考虑,孟老鬼还是没有这么做。

    而以这块玉器的大小以及表面隐约的猰貐(又称为“窫窳”,古代传说中人面龙身的邪兽,喜食人)花纹来看,绝对不是给孩子戴着招魂用的,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孟老鬼还是选择观察。而此刻在得知这是一块“毒玉”后,便更是庆幸自己当初没受石三蛊惑把玉割开,否则不定会招来什么棘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