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于阗归附(第2/3页)回到明朝做塞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烧了高香了,给朱楧磕了一个头,十分感激地说道:“多谢我王,我王千岁,千千岁。”

    朱楧哈哈一笑,十分开怀,漫不经心的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这位于阗使者就恭恭敬敬地退出殿外,到驿馆歇息去了。

    接下来就是商量如何安置于阗的事了,由于朱楧将肃国的主要官员都带到了哈密,因此肃国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是在哈密处理的,无非就是多浪费点驿站的运输费。

    朱楧随即召开了临时御前会议,讨论于阗归降后的安置问题,安置办法的总体思路就是既要能让于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又要将于阗彻底消化,不能使用羁縻制度,只得一个宗主国的虚名。

    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朱楧特地穿上了隆重的九章衮龙袍,端坐在大王座上,一脸严肃的向着众臣说道:“诸位爱卿,刚才寡人的思路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诸位爱卿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安置于阗国主。”

    刘邦有一句名言说得很精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代的少数民族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看着中原王朝强大了,就赶紧归附,混个侯爵等爵位当当,等到中原王朝一衰落,就立马翻脸,比翻书还快。

    依照众位武将的意思,干脆就直接发兵占领,将于阗国主弄出来随便找个闲职安排着,但朱楧刚才的话实际上已经明显拒绝了这种粗暴的做法。

    他的思路很明显,就是想让于阗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周围的大小国家都看看,跟着寡人干事多么的好,有多少肉吃,如果一上去就把人家的地盘抢了,那以后谁还会归附你?

    众臣叽叽喳喳地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满腹谋略的兵曹判书管子玉站出来,冲着朱楧作了一揖,道:“启禀王上,臣以为可以设立于阗卫,封艾买提为于阗卫指挥使。”

    话音刚落,就遭到了一堆大臣的反对:“不行!指挥使是可以世袭罔替的,这不就是羁縻制度吗?若是将来他们还有异心,我们收服其他们来就要费很大的劲了。”

    事实证明,在于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听别人把话说完再动口,要不然会被打脸。

    果然,兵曹判书管子玉一听这话就一脸不高兴地叱道:“尔等莽夫,且待老夫把话说完再说。据臣所知,于阗国主艾买提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垂垂老矣。我们封他为于阗卫的指挥使,准予其世袭罔替,这样既可以安他的心,又可以向其他地方做出示范,让他们看到,归降我肃国之后,我王不夺其地。同时,我王可以将于阗国主的几个儿子都招到朝廷来任命官职,一来收买人心,二来起到牵制于阗国主的作用。等到于阗国主去世之后,我王在将于阗卫撤销,此时他的儿子们都在朝廷为官,想来也不会弄出什么乱子。”

    果然是老狐狸,朱楧居然不厚道的笑了出来,这条计策真是歹毒啊,所谓慢刀子割肉应该就是这种操作吧,这样既能达到使得于阗起示范带头作用的目的,又可以在将来轻而易举的收服它,心思单纯之人可想不出这样的妙计啊,十分高兴地点了点头,用赞许的目光看了看他亲自挑选的兵曹判书,道:“兵曹判书果然谋略过人,此计甚好。另外,寡人决定,于阗卫下辖五个千户所,其中的三个千户所有当地驻军组成,另外两个千户所由寡人派兵给予补充。”

    这位年轻的王爷更是狠毒啊,这样以来,就算于阗国主将来起了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他的那三个虾兵蟹将组成的千户所,如何能吃得掉大明肃军的两个齐装满员的千户所?待到援军来时,他肯定就要被打包带走了。

    “王上英明。”众位大臣纷纷下拜,齐声附议道。讨论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以上的方略无疑是最好的方略,众人对此都表示认同。

    接下来,就是争一争于阗的玉石了,毕竟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就这么一点值钱的东西,如今好不容易归附了肃国,怎能轻易放弃?

    众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有偷偷看了看朱楧的脸色,见他的样子还算是高兴,说道:“启禀王上,在王上的带领之下,我肃国的工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民间也有了专门做玉石生意的人,敢问王上可否将玉石的开采权让于民间,让利于民,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靠。金钱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魔力的东西,可以让人一次次地铤而走险,这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松口的几率不大,还一次次地尝试,真是难为他们了,什么让利于民?普通的老百姓能有资格有实力开采玉石吗?还不是那些跟你们有各种关系的商人才能开采?到时候你们官商勾结将国家的资源都弄到自己手里,让寡人像崇祯一样穷死,你们在转头投奔弄死寡人的李自成,然后再在回忆录、史书里将寡人大大贬低一顿,将你们的形象大为提高,你们名利双收,让寡人来当冤大头,想得倒美,直接板起脸了一口拒绝道:“不可,玉石乃是国家资源,只能由寡人派去的矿监专营,另外,若是外地有商人能为我肃国运来大量的盐和铁,那寡人也可以颁发给他一定期限的玉石开采权。”

    这个办法的灵感来自于老朱设置的开中法,即用厚利来鼓励商人们运来自己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虽然出于种种原因都在抑制商业和商人,但谁也无法忽视商人巨大的力量,因此,聪明的统治者都很善于利用商人的这种强大的搬运能力。

    这一下子群臣都傻了眼了,看来这个年轻的王上真的是很不好糊弄啊,趁早断了在他手下搞猫腻的心思,还是老老实实地干活吧。

    朱楧并不打算将大臣们的经济问题卡的多么死,只是他知道,以他们这群人的能力,就算是不发工资也饿不死,这群大臣明里暗里都经着商,每个人都赚的盆满钵满。对这些,朱楧是不管的,毕竟他也经商,但是他们想贪污或者以其他手段搞自己的钱,那就没得商量了,必须要时刻警惕,严厉打压。

    对于于阗的安置问题就这样定下来了,朱楧将于阗的使者放了回去,让他向于阗国主传达自己的任命,并且派了两个千户所的军队护送他回于阗。

    于阗国主见到这个架势,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再加上朱楧开出的条件并不是不可接受,于是十分高兴地接受了于阗卫指挥使的任命,并痛痛快快地派了自己的儿子们入朝为官。当然,给领导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于阗这里没别的东西,就是盛产玉石,而且于阗人信仰佛教,佛教又在中国很流行,于是于阗卫指挥使艾买提就命人用精致的和田玉打造了一个精美的玉观音差儿子们送给朱楧,另外还送了许多其他的玉器。

    这些玉器虽然量不大,但全都是美轮美奂,看得出来工匠在制作他们时十分的用心。朱楧只留了一块带在身上,将其余的玉石都赏赐给了自己的老婆们,又引得众女子一片欢呼,王上还从来没有一次性赏赐给她们这么多东西。

    至于那个玉观音,朱楧将其留了下来,那件玉器雕刻的实在是太精美了,而且只有一件,送给那个老婆都不合适,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妒,造成后宫的不稳。

    “若是母亲在这里就好了,她是信佛的,寡人可以将这个玉观音送给她。”朱楧在后宫中带着众老婆欣赏这个玉观音时,不禁想到了对他疼爱有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