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搞得负责给王子起名字的人十分头痛,只能找一些生僻字来充数,生僻字都找完了,就干脆直接造字,诞生了一大批仓颉。
“多谢王上赐名,我们的儿子就叫赡焰了。”孙云琦抱着小娃娃微微一笑,脸上浮现出万般宠溺,她的母爱要开始泛滥了。
朱楧没有在王后的宫中多留,王后刚刚生产完毕,需要休息,他在这里坐了一会之后,便起身离开了。
小娃娃的名字已经差人送去宗人府了,按照大明朝的规定,他是肯定要被立为太子的,只不过要等到十岁之后。
其实朱楧也很推崇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它是解决兄弟纷争的最好办法,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只要不是嫡子,就不要打王位的心思,除非是没有嫡子,而你又是庶子中的最长者。
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论资排辈的办法,虽然这个办法在一些人眼里看来很腐朽,很错误,压制了许多有才能的庶子,包括朱棣、李世民这样的天才。
但是,希望读者君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有远远比天才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稳定。只有稳定,你我这种小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悠闲地过着小日子,你下了班之后才能打开起点看我的小说,而我下了班之后才能有功夫写小说给你们看。若是打起仗来,谁还顾得上这些?‘乱’世虽然出英雄,虽然‘精’彩,但却是容不下一张书桌的。
大家可以掰着指头数一数,自古以来的各个‘乱’世中出了几个英雄,相信大家都能数过来,而死了多少人,相信大家是数不过来的。
在‘乱’世之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炮灰,尤其是你我这种小老百姓,所以要珍惜和平,好好的过小日子。
这种论资排辈的方法虽然会埋没一些天才,但是会给我们大众带来稳定,这就够了,上来一个不是特别天才的皇帝,最多就是政绩不是特别显著,多纳几个后宫,庸庸碌碌的过一生,史书上没有留下几笔记载。老百姓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该种的地必须要去种,该纳的粮一分也不能少,大家凑合着过日子。
而要是放任几个天才去争皇帝,那可就麻烦大了,中原大地打成一锅粥都是有可能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场景不是曹‘操’刻意的夸张,君不见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河北一带都没有人了,朱棣上来之后,还不得不从山西移民充实这一带。
相信对于在靖难之役中被殃及而死的广大河北群众来说,他们宁愿不要后来的七下西洋,不要后来的五征‘蒙’古,不要后来的,不要后来的万国来朝,不要后来的辉煌盛世。
他们宁愿在文弱的朱允炆的统治之下,庸庸碌碌的过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看着家里的烟囱上冒出的袅袅炊烟,等着老婆喊自己回家吃饭。
所以说,朱元璋制定的这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是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制度,虽然不敢保证代代出英才,但可以保证每一次皇权‘交’接的时候都能平稳过度,让大明朝的百姓能够永享盛世。
天气渐渐地冷了,淑妃的肚子也越来越大,这段时间就要生产了,就在大家万分期待的时候,一条消息将朱楧在得子之后的喜悦中拉了出来——李景隆要来了。他的身份,是钦差。
这则消息是朱楧设立的驿站迅速的报给朱楧的,由于河西之地盛产马匹,朱楧的驿站也因此十分富裕,驿站的卒子传递消息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骑着双马,跑累一匹换一匹,速度十分的快,因此李景隆刚过黄河,朱楧就受到了确切的消息。
由于之前朱楧收买了在肃国的锦衣卫,通过他们打听出李景隆这次来肃国的目的是传他自己回京叙叙家常的,并不是来找麻烦的,因此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松归松,但对于朝廷的使者,他还是不敢怠慢的。
算好了李景隆来敦煌的时间,朱楧便带着一干文武大臣在城外早早地等候,他知道这个李景隆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但自己必须要好好应对,因为就算他是个傻子,他的里也握着很多资源,有老朱和朱允炆给他做后台,这样的李景隆就算是个三岁孩子,自己也是惹不起的。
中有一句名言:“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实在是至理名言,现实世界是唯物主义世界,谁掌握的资源多谁就能赢,这谁也别吹牛‘逼’,谁也别想‘蒙’谁。
若不是靖难之役之时,朱允炆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别说是朱棣,就是将朱元璋放到那个位置上也赢不了。当然,他犯得最大的错误不是用李景隆。
眼见这李景隆的车架由远及近,缓缓走来,朱楧的脸上强挤出了一丝笑意。李景隆是和朱楧见过面的,从车内望了一眼,便认出了朱楧,当即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朱楧会派一个要员在这里迎接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亲自来了,立即催促着车驾加速前进。
走到距离朱楧不远处时,李景隆叫停了车驾,立即从马车里钻出来,整了整衣冠,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朱楧跟前,纳头便拜道:“臣李景隆拜见肃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王公大臣见到藩王后都必须磕头行礼,否则严惩不贷,再加上朱楧算是李景隆的长辈,因此受他一拜,十分坦然,不过他既然大老远跑出来迎接李景隆就是为了做样子,横竖都做了,为什么不干脆做的好看一点,立即伸将他扶了起来,笑道:“曹国公不必多礼,你我也算是老相识了。”
李景隆顺着朱楧的扶力站了起来,冲着朱楧拱了拱,十分客气地笑道:“多谢殿下。还记得上次臣与殿下见面的时候,甘肃一带还很荒凉,而臣这次一路走来,这里却是十分富庶,没想到短短三年的时间,殿下就将肃国建成了不亚于江南之地的天堂,真是雄才大略啊。”
这马屁拍的很舒服啊,谁说李景隆蠢?这不看着‘挺’灵的吗?朱楧微微笑了一下,一把拉住李景隆的,道:“曹国公过奖了,曹国公一路走来辛苦了,寡人特地为曹国公安排了洗尘宴,咱们赶紧入席吧。”说罢,拉着李景隆就往城内走。
李景隆犹豫了一下,还是大着胆子说出来,道:“殿下,臣是否应该先宣读陛下的旨意啊?”
朱楧淡淡地笑了一下,十分热情地说道:“宣旨急什么?寡人还能跑了不成啊?曹国公一路风尘,连饭都不吃就工作的话,寡人实在是于心不忍啊。再说了,曹国公不想试试这异域风情?”说罢,冲着李景隆坏坏地一笑。
李景隆也不是什么好鸟,从小养尊处优,风月场所自然是去过不少,可是他只在中原腹地玩过,一听说异域风情,眼睛都冒起了些许绿光,顾不上曹国公的尊贵身份,略有一丝急促的说道:“那个,既然殿下盛情款待,在下若是在拒绝的话,那岂不是不识抬举了。哈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