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入你非说那是骗人的,现在你儿子的‘腿’摔断了,所有的医‘药’费都得自己掏腰包吧,没人给你报销吧。”同桌的一名大叔摆出一副让你不听我的样子教训道。
“哎,后悔又有什么用?后悔‘药’有没有地方卖。我已经按时缴纳了医疗保险了,养老保险也‘交’了。咱们这个王上还真是心系万民啊,又聪明绝顶,设计出了这个惠及万民的政策。今后,咱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了,就算是那个小王八蛋不孝顺我,我也饿不死了。”
“哈哈哈。”茶馆里传来了一阵阵爽朗的笑声,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开心,从此之后,养老不用愁了,看病不用愁了,人活着一下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你说开心不开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来到了洪武三十年的冬天,又经过一年的发展,肃国的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这个惠民政策,吸引了众多民众纷纷来到肃国定居。
等到了洪武三十年冬天的时候,肃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四百八十多万,距离朱楧破五百万的小目标不远了。
四百八十万也好,五百万也罢,都是代表肃国当今的实力今非昔比了,可以同时发动对瓦剌和回鹘的战争了。这一天朱楧已经等了很久了。
必须要趁着老朱还活着的时候吞并这两个国家以壮大自己的实力,等老朱一死,局势就难以预测了,他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必须要趁这些未知的事情到来之前壮大自己的实力,好让自己将来有更多本钱去做出不同的选择。
这一天的早朝上,气氛异常严肃,因为这段时间以来,肃国又开始了一次总动员,所有的军户都在检查装备,每个保甲都出了壮丁从军,军械、盔甲、棉袜等物资也都发放了下去。
男人们热血又一次被点燃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王上又要去打仗了,而每次打仗,都会让他们收获很多财富,收获很多美‘女’,收获很多异族人敬畏和巴结的目光,说真的,他们很享受这种目光,甚至是有一些上瘾了。
就连国内的‘妇’‘女’和儿童们也都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忙着生产粮秣,运送物资,为肃国的男人们能缴获更多的战略物资,拓宽肃国的生存空间而奋斗。
说句心里话,他们很拥护现在的王上,这位年轻的大王不仅彻底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肉’,还开办义务学校,让他们的子‘女’免费读书识字,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解决了肃国国民的养老和看病问题,可谓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这么好的一个大王,自己凭什么不拥护呢?
就在这一天,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将会是出征的日子,所以所有的大臣都穿戴的整整齐齐地来到了朝堂之上,等待着这庄严的一刻的到来。
尤其是肃国的众位武将们,全都披挂整齐,戎装上殿,神情一脸肃穆,眼神之中释放着灼灼火热与渴望,因为他们知道,今后的日子里,他们才是主角。这段时间以来,肃国都在搞建设,他们没有什么立功的会,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
朱楧穿上自己的九章衮龙袍,以示对这次会议的重视,沉着脸,用一双虎目扫视了堂下站着的一班文臣武将,见人都来齐了,提了提‘精’神,用无比威严的语气说道:“诸位爱卿,瓦剌、回鹘这两个挑梁小丑屡屡与我国搞摩擦,寡人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不与他们计较,没想到他们却是变本加厉,丝毫不知悔改。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寡人就决定征伐他们,以显示我天朝上国的威严,让四夷都知道,我大明是不好惹的!”
“臣等愿为王上效命!王上千岁,千千岁!”“杀敌立功,剿灭蛮夷!”
堂下的众臣的热血又一次被点燃了,发情似的举着拳头高声呼喊道。
眼见堂下士气可用,朱楧十分高兴,刷地一声站起来,按重剑,用泰山压顶般的气势威严地喝道:“前将军瞿能,后将军范朝西。”
“末将在!”“末将在!”瞿能和范朝西互相对望一眼,然后双双站出班来,冲着朱楧作了一揖,大声喝道。
“命你二位为征北总兵官、副总兵官,率领十万铁骑,北征瓦剌!”朱楧按着重剑,沉沉地命令道。
“末将领命!”“末将领命!末将绝对不会让王上失望,必将擒斩马哈木之首献于大王阙下!”瞿能和范朝西分别高声叫道,他们身上的热血已经被燃烧了起来。
“好,好,好。”朱楧见二位爱将士气如此高昂,心下十分高兴,大声笑道:“寡人将亲自率领十万步军攻取回鹘,倒时候看看咱们谁先立下大功如何?”
“末将谨遵大王指令!”瞿能和范朝西又向朱楧作了一揖,高声大叫道。说罢,又互相对望了一眼,那眼神儿的意思很明确,很明显是在说就算你是大王,在这种事情上我们也不会让着你,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立下大功。
部署完毕之后,大军随即开拔,一路由瞿能和范朝西率领,共十万铁骑,分别从哈密的东西两边出发,夹击瓦剌。
另一路由朱楧率领,共十万步军,从吐鲁番出发,进‘逼’高昌城,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分兵的办法来对方游牧民族不是不可行的,明朝末年的萨尔浒之战只是一个例外。
萨尔浒之战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杨镐四路进军的原因,而是因为西路军大将杜松轻敌冒进,给了努尔哈赤以可乘之。
杨镐选择四路进军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先说其合理‘性’,历史上许多战例都是采取分进合击这个战术取得成功的,比如说唐朝灭亡东突厥的战例,共派了六路大军。明朝征伐土司杨应龙的战例,也是分几路围着打。后来的老蒋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也取得了成功。
为什么他们能取得成功呢?原因就是把握住了这个战术的关键要点,说白了就是四个字——齐头并进。
只要你派出去的这几路大军能严密配合,计算好时间,齐头并进,不给敌军抓住空档,那他们只能被你围在中间群殴,冲也冲不出去。
如果敌军派主力攻打你的某一路,那另外那几路就会趁着这个时间趁虚而入,掏了他的老窝,进而将其反包围。老窝都被人掏了,就算是你侥幸逃生又有什么前途?只能像石达开那样被人慢慢地耗死。
所以说,这个战术不是不能用,关键是要把握好各路进兵的时间和节奏,确保各路兵马齐头并进,不给敌军抓空档的会。
但是,明军的西路军主将杜松就违反了这个作战原则,他率领着主力提前三天到达了萨尔浒,过于突出,给努尔哈赤创造了绝佳的集中主力围攻出头鸟的会。更为要命的是,杜松到了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死期将至,不听副将的话,安营扎寨,等待其他三路赶上来,而是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