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晒晒太阳(第2/3页)回到明朝做塞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身来,将他们扶起来,客气的说道:“二位先生快快请起,不用如此多礼。”

    齐泰和黄子澄慢慢地站起来,向朱允炆拱了拱手问道:“皇上的病怎么样了?”

    朱允炆将他们二人拉到一旁,找了两个座位示意他们坐下来,小声地说道:“皇爷爷已经睡下了,我们不要打扰他。”

    黄子澄挪了挪身子,悄声地说道:“启禀殿下,皇上刚才说的诏书已经发出去了。另外,又有人向朝廷控告了一些藩王的不法行为,像齐王、周王、代王、湘王等,在封地无视朝廷禁令,大兴土木,出入规格俞制,并且鱼肉百姓,强抢民女,在当地影响十分恶劣。”

    朱允炆对这些叔叔们的行为早就十分不满意了,朱元璋还活着呢,他们就这么敢不拿朝廷当回事,等到朱元璋死了,谁还能管得住他们,道:“长此下去万万不行,民心乃是国家的基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是任由他们折腾,将我大明的民心都折腾没了,那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也很赞同朱允炆的主张,说实话他一直很欣赏朱允炆,因为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一个儒家圣君的标准。他为自己能有机会亲自培养一个旷世明君而高兴,而庆幸,小声地说道:“如今藩王已经有尾大不掉的嫌疑了,而且他们对殿下也不太尊重,现在之所以还不敢有过分的行为,是因为皇上还活着。一旦皇上龙御归天,殿下还要早做准备才对啊。”

    这番话将在座的三人惊了个不轻,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黄子澄这么大胆,竟然在这大明皇宫谨身殿内说这番话,真是欺负朱重八生病了,没工夫搭理你,否则要是被他听见,再按一个离间骨肉亲情的罪名给你,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朱允炆连忙伸手制止了他,轻声道:“先生不要再说了,孤自有主张。不管是谁,都不能乱我大明的法制。对了,孤跟你们提到的方孝孺先生,你们去拜访了吗?”

    齐泰见朱允炆提到方孝孺是一脸崇敬的表情,就知道这位方先生要发达了,拱了拱手,道:“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有人向皇上举荐了方孝孺,但是当时皇上说现在还不是任用他的时候,就只给了个散官,没有授予正式的官职。他现在在蜀王那里教世子读书,蜀王很敬重他。不过,我看方孝孺并不想一辈子做一个寻章摘句的教书先生,他的心中还是有抱负的。他一向宣扬要以仁义治理天下,怕是如诸葛孔明一样,正在草庐之中等待明主呢。”

    朱允炆听后非常高兴,一脸心驰神往,与圣人神交的表情说道:“记得洪武十五年,家父在世时,就有人举荐过方先生,当时皇爷爷对他的举止严肃很欣赏,就对家父说:‘这是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该一直任用他到老。’只可惜,家父没有来得及任用他就去世了,孤也久慕方先生的道德文章,想要与这样的大贤共同治理国家。”

    朱允炆不知道的是,洪武十五年,有人第一次举荐方孝孺时,朱元璋的确很欣赏他的道德文采,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朱元璋发现了这是个太过于理想化的愣头青,长着一张作报告的脸,除了写文章阐述他并不喜欢的儒家思想之外,什么都干不好,就渐渐地疏远了他。

    等到十年后,再次有人向朱元璋举荐他时,朱元璋知道这个人不合适治国,只合适像李白一样被养起来,探讨探讨诗文,就说了上面的那番话,因为他并不喜欢跟人探讨诗文。

    令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方孝孺的个人魅力和才学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朱允炆的心里,对他将来的行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也有十分不好的影响。比如说,当年燕王过了长江,兵临金陵城下之时,有人劝朱允炆先去别的地方,图谋复兴,结果十分有气节的方孝孺就劝建文帝死守城池等待援军,就算是事情没有成功,也应该为社稷而死,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虽然说朱允炆让城别走之后,也不一定能避免败亡的命运,但是坐在城里等死这个榆木疙瘩脑袋才能想出来的注意,方孝孺居然也大义凛然的坚持,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的能力。

    虽说后来他为朱允炆殉节而死,顺带坑了一堆人,算是对得起建文帝,但是这对于他的江山社稷来说,根本于事无补。

    一句话,方孝孺这样的人,适合跟他交朋友,但不适合任用他治国。

    朱允炆对于方孝孺的重视是齐泰和黄子澄早就知道的,他们不会因此吃他的醋,两位大人的官职已经不低了,不会吃任何人的醋,道:“殿下这几日太操劳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朱允炆微微地摇了摇头,强挤出一丝欢笑来,道:“多谢两位先生关心了,皇爷爷龙体有恙,孤怎么安心休息啊。你们先退下吧,有事的话,孤会再派人传唤你们的。”

    “臣等告退。”齐泰和黄子澄缓缓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朱允炆作了一揖,轻声地说道,生怕吵醒了里面睡觉的那位爷,然后缓缓地退出了谨身殿。

    二人并肩走在路上,来到一个无人的小巷子里时,黄子澄屏退了所有的随从,悄悄的对齐泰说道:“齐大人,以在下来看,皇上的病这次恐怕……”

    齐泰为人小心谨慎,听到这句话,立即伸手示意黄子澄不要出声,然后用一脸责备的语气说道:“黄大人怎可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若是让有心人听见了,你的身家性命可不保啊。”

    黄子澄对此似乎毫不在意,微笑着摆了摆手,用一种轻佻的眼神看了齐泰一眼,有点不满地对齐泰说道:“齐大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胆小,这里就你我两个人,只要你不去告发我,谁又会知道?况且我们都是太孙的心腹,太孙如此信任我们,等他将来登基了,我们可是要共同努力为他保卫江山的。怎么能因为畏惧个人灾祸而畏首畏尾,不敢说话?”

    黄子澄的这番话倒是激起了齐泰的男儿热血,不管了,我也豁出去了,反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这次是不行了,将来肯定是太孙登基,他们都是太孙的心腹,就算现在的谈话被人听见,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去告发他们,那不是傻吗?道:“依黄大人之计,新君继位之后,若想治理国家,首先要从哪里着手啊?”

    到了这个时候,黄子澄也不跟他废话了,也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四顾一下看看四周有没有,直接毫无顾忌的说道:“依照在下来看,首要的大事就是削藩。如今各地藩王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渐渐有了尾大不掉之势。尤其是像燕王,肃王这样的强藩,其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对朝廷是个很大的威胁。若是不趁势削减他们,只怕将来有不测之祸啊。”

    齐泰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沉重地说道:“曾经有人向皇上提出过藩王的问题,认为藩王如此发展下去,将来肯定会尾大不掉,结果皇上却以那人离间骨肉亲情为由将其下狱论死,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削藩的事了,这些藩王们就愈加有恃无恐,屡屡触犯朝廷的禁令,使得朝廷在地方上的威严荡然无存,更有甚者,他们有的人竟然敢直呼太孙的名讳,丝毫不顾及礼法,如此下去,礼乐崩坏,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黄子澄终于看到知音了,他们都是儒家学说的信服者,儒家认为维护一个国家的基本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