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下大势(第1/1页)盛唐金手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很多事情既是谋划的再好,也不可能天衣无缝,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又或者百密一疏的环节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就像当初甄乾忘记了甄家私学堂这件事情,消息竟然传到了甄家族长大老爷的耳朵里,被这样的人搀和进来,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功亏一篑。

    对于这样的结果甄乾也不知道用什么心情来形容了,毕竟后世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甄家这样的大家族中,出现失误也就难免了。

    甄乾和王群商量了一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既然把甄家族长惊动了,甄乾这个当事人就不可能再躲起来不见人,去见一见甄家这个族长,听一下他的意见也就不可避免了。

    和王群商量好,三天后自己先返回甄家,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自己去一趟甄家老宅当面拜见一下甄家族长。

    收了十几个养子,自己这个义父反倒是很轻松,四书五经想教自己也不会,残留的一丝记忆也就勉强能看懂一些生涩的古文,就算后世学过一些《论语》,但要讲解同样生疏,恐怕就连身旁书童王友都讲解的比自己强些,好在没人跟自己请教一下文章,不然自己真不知道如何作答。

    不过好在别人知道自己当初上京考的并不是进士科,而是算学科,这对于后世就一直和数字打交道的甄乾,拎起来真不是什么难题,自认为那些没丢掉的数学应付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初收养这些孩子的时候,也没指望过培养出来几个老夫子,甄乾身边几个能读书认字的老人同样比不上私塾里的先生,目标也就是教会这些孩子能多认识几个字。

    这年头识字率本来就不高,文盲一抓一大把,能认识几个字的人都属于人上人。

    甄乾有时间也抽空客串一下私塾先生,不过教的自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纲常伦理,而是自己熟悉的算数。再有就是找来一堆历史典籍,什么《史记》、《汉书》等等,就连唐疏律这样的法律条文也被甄乾利用上了,好在这个年代没什么程朱理学,不然早就被批驳成离经叛道了。

    这个年头被人当成养子虽说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大部分的养子也就比家奴强上一些,同样整天提心吊胆,刚开始这些孩子还战战兢兢,尤其是被带离了城市,来到了陌生的山谷中,心里不害怕是假的,可过了一个月就发现这里的生活堪比天堂,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的他们,发现这里不仅能吃饱肚子,每天还有各式各样可口的菜肴和肉食,一个月下来竟然都长膘了。

    人无信不立,虽然当初在收养这些养子的时候信誓旦旦,但那时毕竟什么都没有看见,可是等一个月下来,兑现当初的承诺之后,这些孩子都渐渐的认可了甄乾这个义父的身份,做起事情来心里也憋着一股子劲。

    那些在甄乾眼里都感觉近似苛刻的军事化作息时间,还让自己当初担忧了好一阵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早读拉练,吃过早饭之后,开始上课练字抄写文章,接下来男女便分开,女孩子学习女红针线和做饭烧菜,男孩子则是骑马射箭锻炼身体,不时还要帮忙做很多的杂事,卯时起床到了晚上戊时才能上床睡觉,一天下来除了吃饭休息,时间被排的满满当当的。

    当十几个孩子整齐的站在甄乾面前的时候,自己有一种说不出来什么滋味的感觉,这些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相比去改造成年唐人的想法,这些孩子无疑是最好的画卷!

    对于甄乾没有请正规先生教这些孩子读书的事情,其他人也都不以为然,毕竟读书属于奢侈品,一个普通的人家根本就供养不起一个读书人。这不仅是减少一个劳动力的问题,还有束修(学费)、笔墨纸砚和书籍等等这些费用就能把一个家庭压的喘不来气,相当于四五个人才能供应起一个孩子读书,如果再加上交往会友等等,相当于后世一个普通家庭供应孩子出国读书的程度了,在生产力本就不高的唐代,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童早早投入一些豪门士族,这也就是为什么唐代早期士族把持言路的主要手段。

    和后世那些厌学的孩子不同,这个年代能读到书的机会不多,都不用甄乾去激励这些孩子,更不会说什么大道理,每天晚上如果不强压着这些孩子去睡觉,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玩出什么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傻事情来。

    今天甄乾正在给这些孩子读陈寿的《三国志》,这个年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没写出来呢?当然也没兴趣非要写一本唐版的《三国演义》,只不过自己认为读史比读儒家经典更容易体会人生的真谛,没有说教的成本,还可以和这些孩子来一场互动交流。

    “义父,什么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后世《三国演义》的潜移默化,甄乾时不时还是从嘴里冒出来一些经典的语句来,“天下大势吗?”甄乾不准备揠苗助长,思考了一下说道:“你们也把司马迁的《史记》大致度过,从夏商周开始,然后是秦皇汉武,再到现在大唐,中间经历了许多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是以一场大动/乱开始,又是以一场大动/乱结束,这就是天下大势!”

    “那为什么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什么不一直延续下去呢?”

    甄乾赞赏的看了一眼提问的孩子,正是童言无忌才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可自己却不想现在就回答他们,“这个问题非常的深奥,很多学者大儒都在思考相同的问题,答案因人而异各有千秋,等你们真正把《史记》都读完之后,也会有自己的答案,到时我们再讨论这样的问题?”

    当然甄乾也会拿出《山海经》、《逍遥游》这样的书籍和这些孩子一起阅读,当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之时,这些孩子便开始幻想有一天能去东海寻找传说中的大鹏……,就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失望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