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这不伦不类的特奏名来。只要考的次数多了,便能降低难度。宋朝几时这般优待过武人。”
晁勇笑道:“那等屡次不中,却还要赶考的人,便是让他们偶然中举得了官,只怕他们第一件事就是把多少年花费的钱财捞回来,如何会用心做官。而且这些人,啃了一辈子死书,又如何能懂政事。前些曰子,我在东京便见了不少白发举子,我便有了这个想法,只是念其中不少人长途跋涉去了东京,又是被我们突然封在东京,才没提这个建议。等到下次科举,超过三十五岁的人便不准参加。让那些无用之人早早改行做些营生,免得徒耗朝廷人力物力。”
限定参加科举的年龄,取消恩客,这两个措施一旦实施,即使不能说朝廷打压文人,但是也可说明朝廷不会和宋朝一般优待文人。
孙立虽然觉得这两点都不错,但是也不得不道:“太子这两项举措恐怕会遭到文人的抵制吧。”
晁勇笑道:“我不需要所有文人支持,只要一部分文人站在朝廷这一边就成。难不成这世间真有文人可以一呼百应,号召所有文人抵制朝廷不成?”
孙立闻言,摇头道:“这倒不会,人多口杂,人一旦多了,便不可能统一意见,更遑论抵制朝廷这种大事了。而且当今世上也没什么文豪大家,最出名的大概也就是程门立雪的杨时了,不过他也就能影响理学学派的一些人。”
晁勇知道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却是忘了主角叫什么了,闻言道:“杨时在什么地方为官?”
孙立道:“他早年曾经告发过蔡京,因此仕途不顺,一直在江南做知县。也在江南开馆授业,教了许多门人出来。”
晁勇对这些学派却是没什么了解,因此对杨时也没什么兴趣,听得还在江南之地便不再多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