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许多技巧的,他拿了沈傲中试的那篇经义去看,随即指出了不少不足之处。
沈傲这时候才发现,陈济确有非凡之处,这个状元公行书尚可,诗词是他的弱项,可是唯有一样却是出类拔萃,便是这经义,其水平别说是沈傲,就是国子监中的诸位博士都差之千里。
沈傲人聪明,又有基础,因此学起来也快,此后每天写一篇经义,第二曰清早去向陈济请教,陈济看了他的经义之后,再指出缺点,举出他的不足,加以矫正。
如此反复过了几天,沈傲的水平倒是见长了,仿佛这几天所学的东西,比从前在学堂里所学的要多得多。
其实这也难怪,在国子监里,博士们授课,往往并不讲技巧,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他们看来,要想下笔千言,只须背就是了,不但要背四书五经,更要背一些经典的范文,反反复复的背,一直要到倒背如流的地步。
偏偏沈傲将四书五经背了个滚瓜烂熟,一些经典的经义也记下了不少,这思维非但没有开阔,反而僵化了。每次写经义,脑海中便出现了经典的范文,不管如何下笔,却总是脱不开这些范文的影响。
可是陈济的办法却不同,陈济讲的是一个练字,不断的鼓励沈傲自己去写经义,写完了再让他指正,告诉他哪里出了错误,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哪里,若是用另一种思维来破题是否会更好,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再加上陈济的高绝水平,让沈傲一时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