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二十四节(第3/3页)大隋风云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断箭冷冷一笑,整理了一下长衫,负手走向中军大帐。

    大帐内热闹非凡,觥斛交错,人声鼎沸,一群长裙短袖的舞伎正在和着鼓乐翩翩起舞。断箭站在大帐门口急速扫了一眼,看到了李雄位置所在,随即沿着帐幕一侧缓步而行。他一边走,一边望向坐在主席上的萨满圣母。萨满圣母正襟危坐,案几四周跪着一大群人,大概是因为初次见到圣母的缘故,他们非常兴奋,激动地手舞足蹈。萨满圣母视而不见,看到断箭走进来后,眼睛就没离开过他。

    突然,断箭只觉眼前人影一闪,和人撞了个满怀,那人低声惨叫,仰身便倒。断箭大惊,眼明手快,一把抱住。四目相对,同声惊呼:“是你。”

    =

    =

    =

    =

    注释:

    粟特文。突厥文。

    粟特文是流行于以撒马尔罕、布哈拉为中心的古代粟特地区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以拼写粟特人——中国史书上所谓的昭武九姓人——所cāo的中古伊朗语。粟特人以善于经商闻名,利之所在,无远弗至,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随处可见古粟特商人的遗迹,其语言文字也随之向东传播。从吐鲁番出土文献看,至迟在5世纪末,其文字即已为突厥、回鹘民族所认识和使用。

    突厥汗国时代(552~599)早期,粟特文是乃当时流行的书面语文。1956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现了《布古特碑》正面即以粟特文和粟特语写成,文中记载了突厥第3代可汗木杆(Mugan)和第4代可汗佗钵(Taspar)的事迹。当时,突厥卢尼文尚未形成,故以粟特语文撰写碑文。

    ―――――以上引自杨富学《回鹘文源流考辨》

    =

    昭武九姓,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西域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的粟特民族和国家及其来华后裔之统称。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姓(出自《新唐书》,又有包括穆、东安、毕、沛捍、那sè波、乌那曷、穆、漕等姓的说法),唐代又称九姓胡。《隋书》记载,九姓的祖先是月氏人,原居祁连山昭武城(今甘肃临泽),为匈奴所破,迁居葱岭,分为多个小国,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九国在南北朝时隶属厌哒国,隋朝时隶属西突厥。唐平西突厥后,划入康居都户府,归安西都护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