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四十一节(第2/3页)大隋风云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去曾是西凉义军万俟丑奴的手下,义军失败后,他投降了,追随宇文泰,也是武川军的一员悍将。“我们在城实施离间计,但你知道高纬和斛律光是不是在将计就计?假如他们是将计就计,那么等到我们把所有兵力都拿来包围斛律光的时候,高长恭和高延宗就能顺利突破夏阳津,沿着渭水北岸直杀长安。”

    大帐内霎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丹。

    李丹脸上含笑,但心里很紧张。他从没有做过统帅,更没有指挥过大军作战,像这种规模的大战他也仅仅参加过一次,那还是宇文护第一次东伐时候在晋阳打得那一仗,那一仗惨败,大周十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击败他们地正是斛律光。第一次做统帅,第一次指挥的大战就是几十万人的规模,而对手恰恰也是斛律光,这让他极度紧张,尤其今天开始实施自己的围攻之策,胜负成败更是象利剑一般插在他地心口上,让他在痛苦中体验到了涅磐飞升的快感。不死不生,只有置之死地才有生存地机会。

    不过,纸上谈兵是一回事,真正打起仗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斛律光是猛虎,自己和大周诸将就是一群土狼,这群土狼虽然围住了猛虎,却又一种无从下口之感,怎么打他?怎么击倒他?怎样才能吃掉他?

    自己口中说的三十万人,其实属于自欺欺人,除掉十五万新军,除掉尚未赶到战场的陇西军和凉州军,目前能作战的军队不到十二万人,和律光的军队人数不相上下,而这其中的一部分军队还要时刻防备高长恭和高延宗的进攻,这样能投入包围战场的只有八万到九万人。这些军队不要说围歼斛律光,就连把他围在渭南一带都困难重重。

    现在自己唯一的优势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城朝堂上,只要突厥人出兵,再加上正在淮南方向奋勇攻击的大陈人,高长恭和高延宗迟早都要撤兵,如此一来,自己就能把所有的军队投到渭南战场,死死困住律光。剩下的事就好办了,不管律光多么勇猛,他没有吃的,最终还是死路一条。

    “我早说过,秦公这是纸上谈兵,但公、申公、常山公却极力支持,如今怎么办?骑虎难下了吧?”宇文俭焦虑不安,两手在地图上来回比划,“我们只有十万人不到,虽然渭南北有渭水河。南有群山。但东西两端的兵力却只有斛律光的一半不到,他们拥有绝对优势,怎么打都是有胜无败。”

    “公。既然上了虎背,那就只有打虎了。”李丹从容而笑,“华yīn城地兵力地确少了一点,而陇西陆通和凉州于寔的骑军还在路上,为了守住华yīn,是不是从夏阳津再调一万人过来?”

    他本人没有把握从夏阳津调兵。所以故意抛出这个话题,打算让辛威和田弘这两个武川军的老将去说服宇文宪。

    宇文宪要杀他地事后来得到了确认。裴文举找了个机会亲自赶到同州,劝告李丹小心在意,不要再去夏阳津了。大战已经临近关键时刻,这个时候假如李丹死了,宇文宪因为手握重兵,会顺理成章地独揽权柄,那些被宇文护杀死的人就再也没有翻身之rì了。

    李丹为此很郁闷。他没想到事情会恶化到这种地步。大战来临的时候,因为要稳定局势,朝堂各方势力需要放弃争端,齐心协力。所以宇文宪和武川人能够容忍和接纳李丹,等到大战进行的如火如荼了。宇文宪和武川人利用手中的军队逐渐控制了局势,他们不需要李丹了,急不可耐地要把他干掉了。

    辛威和田弘知道李丹的难处,做为武川人,他们不愿意看到李丹独揽权柄,但从目前李丹地所作所为来看,这个人很稳重,知道进退,朝堂上的事处理得很好,暂时还需要他,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激化矛盾,导致大战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

    “这份书信我来写。”辛威指指田弘、宇文俭,“你们两个也签上名。”接着他冲着李丹微微一笑,“秦公只要

    行了,然后派人把书信送出去。夏阳津距离这里一顺利的话,今天晚上我们就能看到援军了。”

    李丹躬身拜谢。

    第二天的战局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大齐军队以一部兵力攻城,然后集结主力猛攻东城。

    李丹的第一个反应是,斛律光要反过来包围自己,然后以高长恭部在夏阳津牵制宇文宪,以高延宗部前后夹攻,把自己一口吃了。

    辛威却觉得斛律光有可能突围,不是退回洛阳,而是退回晋阳。如果城局势有变,大齐国主高纬决心要诛杀斛律光,那么斛律光在粮草不继的情况下,撤到晋阳是最好的选择,凭借太行之险,代汾之富裕,他完全可以和山东高氏分庭抗礼。

    但不管斛律光要干什么,首要之务是死守渭水河,不让斛律光地军队渡河北上。

    驻守东城的是李崇。李崇是陇西李家三兄弟老大李贤之子。陇西李财大势大,当年尔朱天光平定西凉义军,就是得益于李家的支持,太祖建立关陇霸业,也是得益于李家的帮助。宇文泰和李贤亲如兄弟,每次西巡,必居其家。宇文和宇文宪兄弟尚在襁褓地时候,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还曾在李家生活了六年,但宇文泰死后,情况就变了,宇文护感觉到陇西李权势太大,借着李植图谋杀他的机会,逼杀李家老二李远,禁锢李家老三李穆,把陇西李打击得体无完肤。

    这次李丹主政,陇西李终于扬眉吐气,李家第二代子孙十几个,一窝蜂冲上了朝堂,而这个李崇就是其中最为强悍地一个战将。

    东城位于洛水和渭水交界处,也是连接同州和华yīn的要道,此处若失,华yīn城的大周军不但失去粮草补充,还被大齐军包围了,所以李丹在这里派驻了两千卫军,三千新军,守将就是这个彪悍的李崇。

    双方刚一接触,李崇就给了大齐人一个下马威。他带着五十名亲卫直杀敌阵,把大齐先锋军的战旗砍倒了,接着又把先锋军军主的脑袋砍了,先锋军顿时溃败而逃。前锋总管斛律武都恼羞成怒,再整军马,铺天盖地地杀了上来。

    但就是这一个延误,给大周军赢得了时间。杨素从华yīn城内带着两千援军飞速赶到,借助李丹亲自带着侯莫陈、梁士彦和五千jīng兵支援而来。

    双方在东城展开激烈厮杀。

    大齐人攻势如cháo,步骑配合,进攻之猛烈,犹如惊涛骇浪,把大周人打得晕头转向,死伤累累,一个上午时间,就阵亡了两千多将士,死了三个军主。

    李丹身先士卒,酣呼鏖战,虽然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士气,但双方兵力对比太过悬殊,根本不是对手,无奈向辛威求援。

    下午,田弘带着五千人马赶到。这位江陵总管的部下大都是步军,他们对抗江左的水师或许很有办法,但无力对抗鲜卑人和柔然人的铁骑。一番苦战,折损过半,还没等到太阳下山,这支江陵军就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律光既然下了决心,那一往无前的气概实在令人畏惧。

    黄昏,斛律光到达东城战场,命令各部,连夜奋战。在他眼里,大周府军就象豆腐渣一般,不堪一击。

    大周人果然抵挡不住,东城岌岌可危。田弘建议李丹放弃东城,渡河撤到北城,依靠渭水河天险阻挡斛律光。李丹断然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