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凤鸣朝阳 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第5/5页)大隋风云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坚后独孤氏知道以后,在坚上朝时“yīn杀之”。〔44〕这件事可算独孤信系统与宇文氏集

    团长期矛盾的一个余波。〔45〕

    隋文帝杨坚代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46〕如从军事派系角度看,它是宇文氏集团与贺拔胜、独孤信系统的矛盾长期演变的结果,其远因可上溯至北周初年的赵贵

    、独孤信事件。

    本文草成后,承刘宗汉先生补充了一些资料,谨致感谢!注释:〔1〕〔33〕《周书》卷11晋荡公护传。〔2〕〔37〕《周书》卷16赵贵传。〔3〕据朱大渭先生估计,其众约有

    5万人左右,见所著《北魏末年人民大起义若干史实的辨析》,刊《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3辑。

    〔4〕《周书》卷1文帝纪上、卷16独孤信传。〔5〕《周书》卷15寇洛传。〔6〕并见《周书》卷27赫连达传。〔7〕参见毛汉光《西魏府兵史论》刊[台]《zhōng yāng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集刊》58本3分。

    〔8〕见前举毛汉光文。〔9〕《册府元龟》卷1帝系记载的唐高祖李渊所谓李虎“从文帝破高欢於沙苑,斩级居多”,似出唐人文饰,难於遽信。〔10〕如唐长孺先生认为是《周

    书》有意避讳李虎的战功不写,见《魏周府兵制度辨疑》,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11〕当然不给予实权。李虎的柱国几同尸位素餐,见前引毛汉光文。〔12〕司马光语,见《通鉴》卷166梁敬帝太平元年条。〔13〕〔34〕〔38〕《周书》卷15于谨传。

    〔14〕并见《周书》卷16侯莫陈崇传。〔15〕《通鉴》卷156梁武帝中大通六年。〔16〕《通鉴》卷157梁武帝大同二年。〔17〕《周书》卷14贺拔胜传。

    〔18〕于谨建议宇文泰迎魏帝时语,见《周书》卷15于谨传。〔19〕《周书》卷16独孤信传。〔20〕《周书》卷36郑伟传。〔21〕《周书》卷2文帝纪,《北史》卷61权景宣传

    。

    〔22〕《周书》卷36刘志传。〔23〕《周书》卷16独孤信传,卷10宇文导传。〔24〕《魏书》卷98萧衍传。〔25〕《周书》卷9明帝独孤皇后传谓“帝之在藩也,

    纳为夫人”。据同书卷4明帝纪,宇文毓生於永熙三年534,大统十四年54814岁时封宁都郡公。既云“在藩”故不应早于大统十四年。且前此毓年尚幼,也不可能纳女为

    夫人。

    〔26〕《周书》卷10宇文亮传。〔27〕《周书》卷2文帝纪下。〔28〕《周书》卷38柳虬传。〔29〕《周书》卷25李远传,李远是陇西豪强,既为宇文泰拉拢宠信,又曾是独孤

    信的部下。他此举可能是为了防止泰与信公开决裂的一种表演。因为事后他拜谢信说:“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也谢远说:“今rì赖公决此大议。”如果他真想杀信,未必如此

    。

    〔30〕《周书》卷3孝闵帝纪。〔31〕《周书》卷4明帝纪载:元年557十二月诏书有“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语,其时距赵贵事件,不足

    一年。

    〔32〕“元氏子女”本无实权,姑置不论。孝闵帝纪提到的4人中,万俟几通、王龙仁只此一见。叱奴兴只见於《周书》卷19宇文贵传、卷21尉迟迥传,为大统初年伐蜀时的一员

    偏将,余无可考。长孙僧衍为长孙俭长子,见《北史》卷22长孙俭传,亦无事迹可考:足见这4

    人均非重要人物。〔35〕“弼妻,悦之姊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见《周书》卷15李弼传。〔36〕《周书》卷15李弼传。〔39〕〔40〕《周书》卷19杨忠传。

    〔41〕《隋书》卷1高祖纪。〔42〕《隋书》卷41高熲传。〔43〕《周书》卷21尉迟迥传。〔44〕《隋书》卷36文献独孤皇后传。〔45〕独孤后本传载:独孤后“xìng尤妒忌,后

    宫莫敢进御”,但陈宣帝女宣华夫人,即有宠於杨坚。容华夫人蔡氏难以独孤后故“希得进御”,只是较为收敛。所以尉迟迥孙女事件仍有其政治sè彩。

    〔46〕清人赵翼即已注意此问题,认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见所撰《廿二史劄记》卷15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