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几大利益集团的形成过程(第1/2页)大隋风云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北周几大利益集团的形成过程

    大魏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后,河北出现了一位强悍人物,那就是秀容川的契人尔朱荣,他的秀容川大军里有四大名将,贺拔岳、侯莫陈悦、高欢、侯景。河yīn之役后,尔朱荣夺取了大魏权柄,率军征伐天下。

    当时河北、关陇接连爆发叛露àn,河北的葛荣、关陇的万俟丑奴更是势不可当,总揆军政大权的尔朱荣随即命令尔朱天光带着贺拔岳和侯莫陈悦率军进关平叛,自己则带着尔朱宗室诸将和高欢、侯景在河北征战。

    尔朱荣一直想夺取大魏国祚,但一来各地叛露àn刚平,时机不好,二来他四次铸金像失败,天意不属。不久,孝庄皇帝找了个机会,把尔朱荣杀了,天下随即再度大露àn。这时高欢乘势而起,击败了尔朱家族的秀容川大军,夺取了大魏权柄。

    高欢独揽大权后,为了平定关陇,设计离间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两人中了高欢的离间计,自相残杀。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了,他的武川军手下大将赵贵、侯莫陈崇等人极力说服了副帅寇洛,迎武川军大将宇文泰为统帅。武川军在宇文泰的指挥下,攻击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当时统率的是陇西军,他打算去晋阳投奔高欢,这导致陇西军众叛亲离。他的姐夫李弼和大将豆卢宁随即率军投奔了宇文泰,而陇西大将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和宇文泰里应外合,击败了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在逃亡灵州(今宁夏灵武)途中被追兵抓住,吊死了。

    贺拔岳的死讯传出后,曾有三股势力进关,意yù收编武川军,一个是高欢,他派了侯景,一个是洛阳的孝武帝,他派了武卫将军元毗,一个是荆襄的贺拔胜,他是贺拔岳的哥哥,也是秀容川的名将之一,当时他是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shè,总督荆襄七州诸军事,拥兵数万,他派了独孤信。独孤信是武川人,后加入河北义军,成为葛荣的手下大将之一,邺城大战义军全军覆没后,他投降了尔朱荣。独孤信自小和宇文泰相识,他看到武川军已经拥立宇文泰为帅,也就回去了。

    孝武皇帝受到高欢的胁迫,无奈下西行入关。他到了长安就要夺取宇文泰的兵权,宇文泰旋即废了他,拥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不久,坐拥荆襄的贺拔胜被侯景击败,他逃到梁国避难三年,然后回到了长安。贺拔胜的回归,让长安朝堂陷入了更加激烈的权柄之争。

    =

    长安的军队当时分成四大派系,一个是宇文泰的武川军。宇文泰是六镇武川人,他和军中很多将领当年都是六镇戍卒,由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公元523年)失败后,六镇民众被遣散到河北,河北大起义(公元525年)随即爆发,宇文泰等人成为义军大将,都在义军统帅葛荣帐下效力。尔朱荣从秀容川南下,带着秀容川大军击败了义军。宇文泰等人被收编,效力于同为武川人的贺拔岳军中。他在武川军中,和寇洛、赵贵、侯莫陈崇等人都是平起平坐,他能继贺拔岳之后成为武川军的统帅,主要是因为他的才能和人缘。当年也有很多人反对宇文泰统领武川军,比如李虎,他就是强烈反对的人,他以最快的速度南下荆襄,请贺拔胜收编武川军,但荆襄距离关中太远了,他就是长翅膀飞来也不及,所以李虎得知宇文泰成为武川军统帅后,一气之下回洛阳了。

    一个是李弼的陇西军,就是原来侯莫陈悦的军队。李弼是辽东人,不是陇西人,但他也有出众的才能和极好的人缘,加上他自己本是汉人,因此受到了陇西大族的拥戴,而其夫人侯莫陈氏又是鲜卑九十九大姓之一,鲜卑人也很信服他,所以这支军队一直是长安的主力大军。

    还有一个是孝武皇帝进关时,由南阳王元宝炬统率的京师卫戍军。另外一个就是贺拔胜的荆襄军,他死后,这支军队的统帅就是独孤信。

    =

    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宇文泰仿周制建六军。大统九年(公元543年),宇文泰建府兵。此时各军统帅都有调兵之权,宇文泰虽总揆军政,但对军队的控制还仅有武川一军。在这段时间里,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先后逝世,一个是武川军的寇洛,一个是荆襄军的贺拔胜,这两个统帅级人物的病故,使得宇文泰完全取得了对武川军的控制,并且和陇西军的李弼、荆襄军的独孤信等人正面抗衡。

    李丹的父亲李弼仔细权衡局势后,断然交出了陇西军。由于李弼对宇文泰成就关陇霸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而独孤信却没有这么幸运。

    独孤信先是从荆襄战场上被调到秦州(今陕西天水),其部下如郑伟、刘志、柳虬、杨忠等人全部被折散。几年后他又被调动陇西戍守边镇,秦州却由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坐镇,不让独孤信接近关中半步。独孤信戍守陇西多年,多次奏请回朝,宇文泰坚决不许,即使其闻母病逝,要求回家守丧也未能得到允许。

    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孝文帝(西魏元宝炬)下旨拜封了八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总揆军政,府军统帅。广陵王元欣是拓跋皇族,但他非常聪明,把卫戍大权拱手让出,做了个甩手王爷。不久宇文泰为了进一步限制皇族,奏请废除王爵,无论皇室宗亲勋贵大臣,最高爵位就是国公。这下元欣连王爷都做不成了,他头一低,牙一咬,回家养老,种花养草去了。还有六位柱国,实际统率军队,一位是李弼,陇西军统帅,一位是独孤信,荆襄军统帅,另外赵贵、于谨、李虎、侯莫陈崇四人都是武川军的老将。宇文泰为了拉拢武川军的将领,对过去有仇怨的李虎恩宠有加,手段实在令人佩服。

    至此为止,宇文泰基本控制了府兵,并逐渐剥夺各部统军大将手里的兵权,而李丹的父亲也开始面临第三个抉择,是否支持宇文家夺取魏祚。

    =

    当年,李弼率军脱离侯莫陈悦,投奔宇文泰,这是他的第一个抉择,他做对了。李弼把陇西军交给宇文泰,这是他的第二个抉择,他也做对了,但第三个抉择对于他而言太难了。

    独孤信的遭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独孤信之所以在贺拔胜死后,遭到了宇文泰和武川人的连续打击,关键原因就是他对大魏皇室的忠诚。孝武皇帝和高欢决裂西迁入关时,独孤信抛弃了父母妻儿,单骑追上,孝武皇帝为此泪如雨下,感激涕零。独孤信到了长安不久,出镇荆州,兵败入梁,羁留三年不得还,但他锲而不舍,矢志北返。梁国皇帝萧衍问他为什么要执意返回长安,独孤信说,终此一生,事君不二。由此可见他对大魏皇室的忠诚。

    宇文泰迎大魏孝武皇帝入关,目的是仿效曹cào,挟天子而令诸侯,成就自己的霸业,并非是真心忠于魏室,而独孤信则要在忠于魏室的名义下,与宇文泰相抗衡,其结果可想而知。独孤信历经十几年的打击之后,实力dàng然无存,他的部下除了杨忠之外,几乎没有人能真正统率军队,而杨忠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得益他的出身。他是关陇高门,当年宇文泰平定关陇,曾受到了关陇高门的大力支持,京兆韦家、弘农杨家、武功苏家、陇西李家、河东裴家、柳家、薛家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李弼思虑再三,最终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