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来历考(第2/3页)太平记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超过了屈子投江的年份,更不要说什么伍子胥或曹娥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汉明还没有梦佛的时候,在五胡还没有乱华的时候,在阿骨打、铁木真以及努尔哈赤都还只是遥远未来的时侯,中国有五个最重要的节日。

    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

    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四季的第一天,十二个月的第一天,直到现在,也还是很重要的日子。

    三月初三,是上巳之日,这一天,百姓都要到江河之滨,由巫觋举行消灾祛病,洗涤垢秽的仪式。而后来,特别是晋室南渡后,与那些世家子弟们相结合,渐渐演变为踏青的日子,每年此时,有条件的人都会出城,临风吟诵,濒水饮宴,叫作“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不过,今天,这个节日已基本上消逝了。

    七月初七,是乞巧之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算是少数专为女子而设的节日之一,本来也濒临绝灭,但近年来,被商家们包装成“中国情人节”而大力鼓吹,它似乎又有复活的兆头。

    九月初九,今天叫重阳,是敬老的日子,但在那时,它却与孝道绝无干系,也是一个类似三月三的日子,起源是要离家避祸,而后来的形式,通常都是举家籍野,去饮宴游乐。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上古之世,生产力极为低下,那时的百姓决没有足够好的兴致来定节游乐,在那时,每个节日都是比生产更为重要的事情,也是因此,才会让那些刀耕火种的先民们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怀着敬惧期待之心,来认真的过这些节日。

    五个古节,实际便是五个为我们祖先所深信的“凶日”,相信这一天需要对鬼怪神灵等不可知的存在致以供奉,相信这样便能换来之后几个月的平安…严格来说,这每一个所谓“节日”,在当时,都是会让我们的祖先从日出就担心和辛苦到日落的折磨。

    而认真说起来,五月五,便是这五个日子中最为凶厉的一天。

    在传统的习俗中,五月直接就被称作恶月,多禁。不能晒被子,不能盖屋,特别是最后一条,甚至还有着专门的禁令,是在秦始统一天下后所制,历汉魏而不改,可说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五月是凶月,五月五则是凶月里的凶日,这一天,百姓一般都应该离家赴郊,要喝雄黄酒,并在小孩的脸上用酒画出特定符号,要用艾草挂在门上,阻攘毒气,要用五色的丝绦系在手上,以辟刀兵。而在这一天,更要祭祀江河龙神,求取那不可知的佑护。传说中,这一天出生的小孩,女的会害到母亲,男的会反噬父亲。

    (顺便说一下,当年的宋高宗赵构就是五月五出生,所以从一生出来就被抱到宫外抚养,不许回宫…嗯,从最后的历史来看,真是丢的再对也不过,而且简直就不该再接回来。)

    总之,在这一天,任何大规模的纪念以及祭祀活动,都是理直气壮,是任何人也无话可说的。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屈原忌日被最终锁定在这个日子上。而同时,这又极大的提升了这个日子的存在感和意义,并使其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经住了数千年的时光冲刷和无数次的文化浩劫,蜿蜒至今。

    回视过去,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想一想当年…

    屈原,他是洁然独立在那溷浊未世中的寂寞兰蕙:忠直有能,报国无门,终于含恨辞世,更留下了在有心人看来就等同诅咒的预言。(《怀沙》里面说:“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含忧虞哀兮,限之以大故。”实在是很不吉祥。),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顷襄王或是子兰这些人去组织对他的纪念,那实在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事情。就连“容忍”,他们也绝不会做。

    但,朝廷无情,百姓却不能无义,怀着恻愐之心,他们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着那固执而迷信的心情,希望能够为这位在他们已相信是必定成神的巨人,供奉一点点的祭物。

    但这就很危险,直面朝廷的愤怒,在那时代中就可能会使人失去一切,所以,感情与理智的长期搏奕之后,终于开始有聪明人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也就是,在后世,被同样怀着追念之心的百姓们用在了岳鄂王和史阁部身上的办法。

    借用了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的日子,祭祀之礼开始能够公开举行,就象“齐山庙会”和“九纹龙史进”一样,盛大而理直气壮的动作下面,是无奈却又真诚的怀念之心。

    到后来,时过境迁,已不再需要这样的伪饰,但时光浇积,却已将这日子深深烙入人心,基本上可算是“没有文化”的百姓们,更很难真正搞清楚在最开始,那个真正的“忌日”到底是什么时候,口口相传,他们认定那就是“正日子”,这样子年复一年下来,到最后,在乡野间悄悄流传的涓滴细流,更汇成了强力的江河,倒卷回庙堂之上,开始涤洗着文士们的记忆。

    “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在我心中,这地方便有如国风,有如那些最早必定是粗野而又直爽的文字,在默默流传了不知多久之后,终于来到史馆之前,迫使着文士们将其记下、认可、和传承,尽管出于学术上的执着,他们仍用一个“俗”字来标记出这一点的可疑,但这已没用。事实是,五月五日,三闾忌日,这已成为几千年来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成为我们一起承继并传承着的文化血脉,它已深深烙印在全体炎黄子孙的心中,与之相比,一个“俗为”,根本就是没有任何人会在乎的记录。

    同样的理由,也可以用来解释关于伍子胥的传说,类似的背景,类似的功绩,类似的遭遇…所以,也就得到了类似的待遇:尽管被深深的怀念着,但也只有在每年的重五,这位曾见证吴国达到巅峰的不幸巨人才能在传统习俗的掩护下享受一点点公开的祭品及怀念。

    至于曹娥…那只是一个偶然,但在她父亲的职业,却又是一种必然:五月五日,溯涛婆娑迎神,那本来就是身为神巫之人的职责,当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无数的神巫在江河上完成各种仪式时,其中的一者落水,根本就是年年都会发生的必然事件。

    所以说,五月五日,那并非屈子的忌日,若要严格缉考着那些最古老的规则,选在这一天将他供奉,便只是一个错误。

    错误…但,又有何关系?那是美丽的错误,是值得我们深念的错误。那更是一个幸运,是五月五日这节日的幸运,那也是一个光荣,是我们中华文化不断传承着的光荣。

    杭州岳庙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有幸,得托武穆,从此无人敢于伤伐。白铁何辜,铸形秦万,自兹累世受尽涕唾。

    类似的事情,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怀周而护棠,爱屋而及乌…严格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鸡犬升天”,但,那却能让人无比感动。

    回看那些最古老的节日罢:三三上巳,如今已几乎没人记得,七七乞巧,连阳历二月十四五十分之一的影响也比不上,九九重阳…它也只是因为改造了自己,因为成功的和孝道挂上了钩,才能够仍然做为被国家承认的古老节日而延承下来。

    …到最后,反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