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节 教你如何炫技【三千字】(第1/2页)技艺天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二天。

    秦淮早早起来了。

    先给两只洗漱,挤羊奶。

    吃饱喝足后,带着出门玩了一圈,权当晨练,才回屋。

    开始换正装。

    商雅在梳妆台上淡施妆容,天生丽质的商雅只需稍微点缀一下即可。

    秦淮坐在地毯上给两只穿上外出的天青色衣服,这是手工蓝染衣物,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

    这些衣服来自山林。

    山林中,生长着一种染料植物——山蓝。

    山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

    每一年的六七月到十二月间。

    工人会将山蓝树叶采摘,加入山泉水,并压重物浸泡。

    依当时气候与山蓝叶色素释出的状况不同,浸泡两到三天,期间必须不时加以翻动,让色素顺利溶出。

    时间渐进。

    浸泡液会呈青绿色,而液面则与空气氧化成蓝紫色胶膜。

    为使蓝色素吸附沉淀,手艺人会加入少量的良石灰。

    加入生石灰一昼夜后,蓝靛原料会与水自然分层。

    此时。

    将上层的浅水导出,留下沉至池底的蓝靛原料。

    尔后。

    将山蓝叶残渣等废料过滤丢弃,待到蓝靛原料变成蓝色似豆腐糊状的结晶物时,蓝靛的制作便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染色。

    手动如水。

    心静如山。

    一袭蓝染布,会被手艺人反覆的在浅缸、深缸来回染色数十遍。

    一切的细心琐碎。

    都只是为了让那温润的色泽,能层层叠叠如破晓前的青空。

    这样染出来的布料,蕴含着最天然的纯净,穿在两只身上,没有半点的不适,甚至两只睡觉前还要抱着一块蓝染薄毯睡觉。

    秦淮和商雅今天和两只穿的是家庭装,秦淮是天青色的上衣长裤,商雅是天青色的长裙,四个人站在不远处,就像将最美最透彻的蓝天穿在了身上。

    今天秦淮要出门。

    到徒弟林栎的玉雕厂参观指导。

    至于青铜器的抛光和表面处理,只能往后推一推了,反正也是练手的作品。

    “唉,现在出门还要带两只酱油瓶。”

    商雅轻轻摇头,自从多了两只后,两人世界都过不成了,以后一定要加倍喂他们狗粮,商雅如是决定了。

    ……

    江陵玉雕厂坐落在金陵。

    两年前的会议没能改变玉雕圈的乱象。

    秦淮没有雕刻玉雕后,玉雕圈的创意直线锐减。

    无论是仿‘风雪夜归人的俏色巧雕,还是墨玉星空题材,还是青玉茶具题材,都出现得太多了,让藏家一度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而且。

    最近两年。

    顶尖作品寥寥无几。

    倒是秦淮两位徒弟,成了玉雕圈一股清流。

    陆玉的玉雕慢慢步入正轨,她致力于雕刻动物摆件,以萌系取胜,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

    现如今。

    这位姑娘在玉雕圈已经是后起之秀了。

    而林栎,就要艰难得多,一个诺大的玉雕厂等着他来运转,他和江然满心想要拉着玉雕圈往好的向发展,可是玉雕圈内集体懒惰的惯性太强了,一时半会根扭转不过来。

    他们只能独善其身。

    江陵玉雕厂能赚钱,可无论如何也影响不到其它玉雕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师父能够引发一场又一场的玉雕潮流,究竟有多么可怕!

    这等影响力,不是家大业大就能达成的,必须靠真正的才华。

    因此。

    林栎千呼万唤,终于将师父拉到玉雕厂来指导。

    “师父往里边请。”

    林栎恭恭敬敬,他对师父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是从颜值上,还是人品上,还是才华上。

    “我们厂现在采取分工合作模式。

    一件玉雕的碾沟、雕刻由某一部分玉雕师完成,另一些工序由另一部分玉雕师完成。

    每一位玉雕师,现在不必能,只需要把分工的那一部分完善到极致即可。一点一滴的极致,汇聚成一件上等玉雕!”

    这一模式是师父当年提出的。其实就是汉朝‘千人一工的现代版,而且,采取这种雕工分配的式,也有成效。

    “不错。取各玉雕师擅长的技艺,组合在一起,可以避免雕刻过程中的劳累、倦怠对玉器带来的不利影响。”

    秦淮颔首,表示赞同。

    要知道。

    不是每一位玉雕师都有足够的天赋和力吃透每一项古代雕刻技艺。

    就好像读书,高中分理,相当于一个圆面。大细分到某一专业,相当于取圆面中一个圆面。再往上钻研,就是取圆面中一点了。

    圆面中的一点,都足够一位专家花一生时间来研究。

    玉雕技艺足足四五十种,在兼顾练习这些技艺的同时,还要养家糊口,还要苦读诗书增长才华……

    难度确实高得一塌糊涂。

    故而。

    将玉雕师的工作细分,让玉雕师将某一项技艺钻研到极致,再合作雕刻,不失为一种法。

    “就是很多玉雕师受不了我这一份改变,一直对我口诛笔伐。我试图毁掉今后的玉雕大师。”

    林栎表情苦闷。

    当林栎这句话时,旁边的数位玉雕工匠放下手中工具,看了看秦淮。

    对于这种玉雕模式是否会毁掉将来的玉雕大师,他们很想听一听秦核舟奆佬的见解。

    要谁的话在玉雕界最有分量。

    那肯定是神话一般的秦核舟了。

    “其实无关紧要,你记得古代有多少位闻名遐迩的玉雕巨匠吗?不多吧?

    但是相比于玉雕巨匠,我们却有十几万件堪称品的传世玉雕!

    一位艺术从业者,靠作品话就够了。

    没必要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师或者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有一句话:我们不需要伟大的作家,我们只需要伟大的作品。作品代表一切。”

    秦淮淡淡的了一句。

    如果一位玉雕师的作品达不到顶尖,那他有资格谈大师吗?

    如果一位玉雕师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大师的虚名已经无所谓了。

    就像秦淮。

    秦淮根不在乎大师这种虚名。

    听得秦淮的话。

    林栎若有所思。

    旁边的员工则是一头雾水,好像有些难以理解……

    “就好比万里长城,修筑万里长城的劳动人民已经没了名字,但他们的建筑,却举世闻名。

    师父是这个意思吗?我们玉雕厂合作,可能不会出现大师,但能出现一流的作品,这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