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狙击兵岭(第3/7页)狙击英雄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整个战线形成了具有20~30公里纵深以坑道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这种“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是堑壕防御体系与支撑点防御体系的发展,是中朝军队对战争艺术的新创造、新贡献。这种防御体系的形成,不仅使中朝军队在防御中处于主动地位,而且也具有发展进攻的潜力,成为反击作战的依托。

    敌人的几次打击让志愿军的防御阵地得到了总结,没有被敌人的攻击打弱,反而变得更加的强大,当随后“联合**”小部队向志愿军攻击60余次,却无一得手。

    一九五二年三月间防御作战时,“联合**”平均发shè40~60发炮弹攻袭我军阵地,却仅伤杀伤中朝军队1人。

    坑道工事充分显示了其勿庸置疑的优越xìng。

    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在中**队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出现改变了单纯凭借兵员优势来赢得战斗的传统思维模式,从而使中**队在阵地防御期间的战役、战斗具有更高的艺术xìng。

    坑道工事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对中**队的阵地防御战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是在敌以优势的炮兵火力、航空兵火力实施猛烈突击和连续进攻下,中**队野战工事被毁、表面阵地无法坚守时,仍可退守坑道,继续坚持坑道战斗,最后配合上级预备队举行反击,歼灭敌人,恢复阵地。也就是说,表面阵地虽被敌占领,只要坑道在手,整个阵地就不会丢失,而且表面阵地在我纵深反击部队配合下亦比较容易恢复。

    二是我无论依托坑道阵地进行防御或进攻,均可在一点数点上同敌形成反复争夺,迫敌投入众多兵力、兵器,从而达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目的。

    不仅如此,坑道工事还为阵地进攻战术增加了新的致胜因素。

    中**队在实施阵地进攻作战时,可以在前沿坑道工事内,预先屯积兵力,进行攻击准备,或在敌jǐng戒阵地前沿或翼侧秘密地构筑屯兵洞,作为冲击出发阵地,以缩短冲击距离和后续梯队的运动距离,减少伤亡,增强战斗的突然xìng。

    一直到八十年代西南边陲的自卫还击作战,这种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仍是中**队阵地作战的主要依托。

    苏联专家们也说:

    “这是中**队对世界军事学术的新贡献。”

    第一线部队筑垒工程完成后,志愿军总部认为已完全可以节约第一线部队的防守兵力。同时,为增加机动力量,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决定从西线第十九兵团正面抽出一个军,置于礼成江南岸,作为该兵团的第二梯队,并担任防止“联合**”从海州登陆的任务;另建议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从正面抽出一个师,置于通川地区,担负海防。经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商定,中朝联合司令部对中朝军队指挥关系作出了调整:

    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指挥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三军、第六十五军等4个军,以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五军置于第一线,第六十三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

    志愿军第三兵团指挥第三十八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五军置于第一线,第六十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

    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指挥第十二军、第六十七军、第六十八军,以第十二军、第六十八军置于第一线,第六十七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

    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指挥第一、第二、第三军团。

    以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9月间入朝的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和朝鲜人民军第五、第七军团组成东海岸防御部队,朝鲜人民军担任第一线防务,志愿军部队为第二梯队。东海岸联合指挥部由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和朝鲜人民军第七军团军团长李离法中将兼任副司令员;以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四军、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四军团及游击支队组成西海岸防御部队,其中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四军为第二梯队。西海岸联合指挥部以韩先楚为司令员,朝鲜人民军第四军团军团长朴正德中将任副司令员。

    第四十七军为志愿军总部总预备队。

    这样,各兵团及东、西海岸指挥部均掌握有一至两个军的机动兵力,可以自如的应付各种情况。

    坦克第三师入朝,与坦克第一师轮换,同时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接替黄鹄显任装甲兵指挥所主任。

    冬季一过,中朝军队基本完成部署,到了一九五二年的七月,我军的防御已经达到了一个史上的顶峰,敌人数次试图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但无一成功。

    经过了与我军的数次较量,每次他们主动攻袭却撞得头破血流后,“联合**”不得不绝望地发现:

    “中国志愿军的阵地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攻陷,虽然他们没有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坚固阵地,但是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好象出现了一个长220公里,宽20~30公里的巨大蜂巢,却更让人难以攻陷,因为我们的炸弹再厉害也不可能jīng确地深入地下去打击躲在地里的志愿军。”

    当这个时候出现以后,“联合**”以前还觉得他们在‘夏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中取得的战果太小,他们一直还耿耿于怀呢,可是当中**队的防御战线全部完成之后,他们才突然发现,原来他们在‘夏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时与中**队进行交战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面对现在的志愿军,他们仿佛面对着一支全身扎人的刺猬,根本无从着手向志愿军的防御阵地发动进攻。

    说起来,这种像刺猬一样的阵地防御表现最突出的地点却是在五圣山,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所驻守的阵地。

    十五军,号称千岁军,中国解放军内有数的王牌军,也就是今rì的中国空降第十五军,在汶川救灾行动中表现格外突出,受到人民热烈爱戴的那支战无不胜的荣耀之军。

    朝鲜战场年代里,十五军的军长是秦基伟将军。

    秦基伟将军是湖北红安县人,1914年11月出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土地**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jǐng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rì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参谋处长,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

    从秦基伟将军的经历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员经久点阵的沙场老将,他的**史,几乎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

    无疑,秦基伟将军是一个从来不认输的战将,面对三十八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的万岁军的称号,秦基伟心里总是憋着一口气,他从不认为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