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士为知己者死耳!(第1/2页)名士倾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桓温的手里还抓着冉操写给他的信,却和郗超起两个月前朝廷对新丹阳尹的任命,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郗超也明白桓温的意思,他和桓温共事已久,彼此之间还是很了解的。

    桓温不过是忧心朝廷选择继续信赖北方的士族,而疏远了他。

    再者,这一次全天下都知道谢安给了司马昱三个选择,司马昱却没有选择其中之一的桓冲,这多少也让龙亢桓氏的声望受损。

    所以桓温就跟着急逼朝廷给他加官封爵,以此来扬名天下,提升威望,好为他将来满足自己那日益膨胀起来的**!

    郗超也明白这一,便道:“将军不必忧心,谢安石给了会稽王三个人选,他既然选择了王文度,便明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依超所见,谢安石当初建议会稽王的时候,其实便有举荐王文度的味道。只是谢安此人行事谨慎,为人圆滑世故,为了不得罪任何人,这才向会稽王了三个人名,而且是南北士族与将军家族各出一人,此乃中庸之道!”

    “我不管他谢安的中庸之道,却着急北伐收复了洛阳,但因为最后兵败而导致我龙亢桓氏声望下降的事情。还有……”顿了顿,桓温没好气地抖了抖手里的信,道:“这个刘苏,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份手书,一句应承的话,便将本将军给打发了吗?”

    郗超一直没有出刘苏的事情来,等的就是这一刻。

    先前桓温非常高兴,甚至是非常惊喜,但郗超忍住了没,因为那个时候他了,只不过是让桓温更加高兴一而已,属于锦上添花,意义不大。

    现在就不同了,桓温忧心忡忡,满怀愁绪,这个时候再来冉操的那个计谋,不仅会让桓温高兴,反而会让他有一种在困境中杀出一条求生之路的感觉。

    郗超微微一笑,来到桓温的面前,轻轻地拿捏住了桓温手里的信,望着那心上的心迹赞道:“呕心沥血,神思敏捷,真乃不世之英才也!”

    桓温好奇了,问道:“郗掾,你的,可是这刘苏?”

    郗超答曰:“自然!”

    “这个刘苏,乃是不世之英才?”

    桓温又问,郗超头,桓温便又问了一声:“何以见得呀?”

    郗超答道:“就凭此子才思,远胜于超,而且其智计更胜。别的不论,单单此子远在东山,从未与将军见面,却能料中将军心忧之事,而且还有办法令将军心愿得逞,便令超自叹不如!”

    “哦?”桓温果然转忧心为欢喜,连忙问道:“郗掾,你的可是确有此事?那刘苏竟然现在便为……呃,为我出谋划策了?”

    激动之余,桓温差语无伦次,错了话,幸好他及时止住,改正过来。

    郗超头,道:“明公明鉴,刘苏此子,实乃时间罕见之才。超此行与他相见不过数面,此子年岁也不过十五六岁,可是不论待人接物还是为人处世,都极具风度雅量。至于他的才华更不用多,超并未向他提及明公所忧之事,但此子却全部料中,并且还授超一策回来见明公!”

    这个时候只有郗超和桓温二人,谈话谈得深了,这称呼便也改变。

    桓温便道:“郗掾快快请讲!”

    郗超轻抚须发,将冉操的计划了出来,然后又后退一步,对桓温行礼道:“明公,洛阳都城失而复得,纵然残败,也是我朝古都,刘苏所言甚是,晋室偏安一江东,已历数十载,而江北动乱多战,自然不肯还都洛阳,到时候便只好派人给将军加官封爵,以为交易。”

    “妙,妙啊!”桓温忍不住拍手称赞,然后哈哈大笑。

    确实,这个计划非常完美。

    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现在洛阳属于桓温的地盘,是桓温掌控着的。

    晋室若是待在建康,又朝廷的兵马以及南北士族保驾护航,或许还不至于崩塌,但如果他们跟随桓温北上,那就会应了冉操和郗超的,会重蹈汉献帝投奔曹操迁都许都的覆辙。

    到时候,晋室的皇帝便成了献帝,而桓温就是曹操,可以挟持天子以号令晋室的兵马,连那些士族也不得不依附他。

    如果走到这一步,那么桓温便会羽翼日丰,将来势力膨胀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可以取代晋室成为天下之主。

    当然,这些推测,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谈。

    但不管怎么看,这个计划对于桓温来都是完美无缺的。

    所以桓温便忍不住称赞、大笑,只是在笑完之后,看着冉操的那封手书,他又愣住了,然后改欢笑为叹息,问道:“郗掾,你这信上的血迹,乃是刘苏的?”

    郗超答道:“刘苏接到王猛写给将军的书信,便推断其师华南子身故,于是吐血不止。此子体弱,调理之后数日都还不能动笔。这封信便是之后他亲手写的,在写的时候,却……唉!”

    桓温听后,不禁动容,仓促起身问道:“他既然身体不好,那为何……哦,他肯定是害怕仅以言传,不能取信于我,怕我猜忌。郗掾,你得不错,此子年轻,可是思考问题却非常周到。对了,你看他生病了,本……咳,某是不是应该去探望探望?”

    郗超闻言,笑而不语。

    等了片刻,桓温才知道自己失言了,不禁笑道:“他如今在东山为父守丧,以某的身份,如何能去得?况且荆襄重地,实在是离不开本将军呀!郗掾,你看看某应该如何对他示好才行?”

    郗超知道桓温关心刘苏是为什么,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桓温确实爱惜人才,希望能把这样的不世之才召入麾下;二是桓温也清楚会稽王司马昱把刘惔改葬东山是抱着什么想法,司马昱虽然不想用身体半残的刘苏,却也不想这个人进入西府。

    所以,桓温主动而且光明正大地向刘苏示好,这便是向世人表达他的想法,除了他桓温可以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之外,还向会稽王司马昱以及朝廷施加压力。

    刘苏这个人,不管你们想不想用,我西府势在必得!

    只是桓温确实不宜去上虞,他去没有问题,问题却在于怎么去。

    若只是轻车简从,桓温敢吗?

    如今他手握重兵雄霸一方,隐隐与晋室王朝形成对峙之势,桓温不相信就没有人忌恨他。

    而桓温若是带兵马前去,却又不合规矩,会遭人非议。

    桓温无奈,便像郗超请教。

    郗超微微一笑,答道:“明公,此事何难?请明公别忘了公主,南康公主与庐陵公主乃是姐妹,那刘苏虽不是庐陵公主亲生,却是刘惔之子,按照名分,他也应该是庐陵公主之子。如此一来,刘苏便是南康公主的外甥……”

    桓温眉头一皱,道:“让公主前往东山,这合适吗?公主他……咳,此妇太过蛮横,只怕就是某去请,她也不肯去!”

    郗超听了这话一愣,问道:“明公,莫非与公主又生了嫌隙?”

    “还不是因为李妾!”桓温气愤而又有些尴尬地向郗超埋怨着。

    李妾,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桓温灭成汉以后,见李势之女貌美,便纳此女为妾。

    南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