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一晃而过(第2/3页)星尘武装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就算想**,也相互掣肘,不会糜烂的那么快。而给季良的感觉,这个体系还算是健康,只不过当初他离开时,这里的家底并不厚实,那煞气十足的血皮之旗和护符,也仅是能令低级怪物退避,一旦遇到高级的,反倒会成为催命符,因为高级怪要想再进步,猎杀强者、或许就能获得进化要素。再一个就是怪物的实力提升从浩劫开始、一直处于一个快速上升期,其速度跟自行摸索修炼的觉醒者差不多,问题是,怪物们是全民如此,而人类这边,只有觉醒者是这样,其他普通人,才处于一个慢慢适应寒冷的阶段,两相一比较,这差距就出来了。所以,曾经的护身符,渐渐变得不甚灵光了,屡屡出现险情,王座之都的优势渐渐消失,这不但制约了发展,甚至稳定的局面想要保持,都变得困难起来。

    季良恰恰在这样一个节骨眼抵达,于是原本准备投资在荷莲峪的技术和建设支持挪到了这里,而且当初在这边,就曾杀人立威,有这先例,季良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原本由他任命的管理层、业绩摆在那里,他当然是信其所言,听其讲述了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困难,又私下里简单的了解之后,当下就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整肃运动,一干把持军职要位、尾大不掉、甚至有篡权打算的人,包括觉醒者,连其重要党羽在内,全部砍杀,一死就是百多个,当真是人头滚滚。在这次事件中,居然还有不开眼的,蹦出来挑战权威,结果不但让狠狠收拾了,甚至连累其家人一起被赶出了这避难所,当时那十几人下跪哭嚎哀求的情形,深刻的印在了每一个王座之都的住民心中,很多人这是第一次领教季良的雷霆之威,连同建设冰穹窿的雨露之恩,牢记而不敢或忘的烙印,算是在这些人心中扎了根。

    粗暴的统治方法,却因合适的切入点而成了棍棒加甜枣的典型范例,不得不说,季良在王座之都的一番作为、收效出奇的好,而随后的带队狩猎,又在觉醒者们中间树立了令众人感觉高山仰止的强者形象,所以当季良一家离开时,万民相送的情形,比之当初,更是隆重的多。这也让一直对季良手段过于血腥狠辣而颇有微词的季天德感叹不已,他觉得,或许是他真的是有些妇人之仁了。这个时代,单纯的以理服人怕是已经行不通……

    在王座之都住了几日,也让季良对时下人类的局势有了更多的了解。说起来这北地,最活跃的还要属中央临时编委会,连荷莲峪那里都能派遣人去说服加盟,松林店自是也未能幸免受其骚扰,索性直到目前为止,中央编委会的行动中心。依旧是建立稳定的核心地盘上。只是想要人口的话,京城周遭愿意归附其羽翼下的人类幸存者团队有的是,犯不着将手探这么长。为了物资那就更不划算了,像王座之都这样的地方,浩劫前并无储备。能积攒些粮秣,主要还是靠成立后的经营,一共也没,不值当的大队人马来运,更何况王座之都也是有战斗力的,自走火炮之类的重武器想要拉过来成本太过高昂。单靠轻武器,光是坚固的城防就是道不好跨过的坎儿,在考虑到人心、士气,便是有个响亮的名头,也不敢冒大不韪轰轰烈烈的向同类开战。

    天下之事总是风云变幻,中央编委会这条大鳄,没对周遭的小团体露出什么狰狞的爪牙。也只是暂时性的,出了因为这些小团体太瘦。不值一动,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京城攻略的失利。

    季良也承认一国之首都,意义非凡,如果中央编委会能够收复失地,确实说话声音都能大三分。可局势糜烂如斯,中央编委会的举措,在明眼人看来,那就是外强中干,打算扯起虎皮使劲忽悠,真要有实力,又怎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不将战略重点放在实际的经营和恢复上?当然,中央编委会的内部结构,本就派系林立,貌合神离、争权斗势、相互倾轧、复杂的很,像季良这样不在局中、也不了解情势的外人,扯这些纯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不管怎么说,中央编委会干了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消耗巨大、仗越打越没底气,到最后都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于是不得不划下楚河汉界,整顿经营。可一道城墙虽然挡住了异族的大规模入侵,却挡不住日夜的袭扰,防御线拉的太长,兵力放少了缺乏防守效果,放多了又消耗太大,更何况异族野怪还有天上飞的、土里钻的,它们虽然还没有强大的领袖,统一指挥作战,但像狼一样记仇的特性使其跟人类形成一种死磕到底的关系,守住半个城市变得缺乏意义,最终还是放弃,跑到怀柔区以北、密云县西面建立了城塞,称之为新京。

    从地图上就不难看出,新京所在地三面环山,背靠密云水库,周边还有沙厂水库、大水峪水库、红螺寺水库、怀柔水库和唐指山水库,地势不错,人口虽多,吃水却不是问题,而且以西田各庄镇为核心的这片区域,本就是农垦区,中央编委会毕竟脱胎自国家,物资储备、人才储备不是等闲可比,据说,竟然也大面积的搞出了新式种植棚,开始了粮食种植。这已经是个把月前的消息了,如今种植情况如何,却是不得而知,但以季良想来,也是扯淡,先不说浩劫之后的种植不易和工本问题,单说那地方,弹丸之地,亩产要多少才能养活以十万计的人口和军队?这种植,也不过是继京城光复计划之后的又一个形象工程而已,还是那句话,只消耗不生产终究是死路一条,则会种植,寄托的是人们对未来的一份沉甸甸的希望,没有这么个动作转移视线,京城光复计划失利所导致的劳民伤财、物资损耗,就会凸显,并造成一系列严重恶果。

    当然,就算是‘希望种植’计划是成功的,季良估摸着,中央编委会如今也是焦头烂额、日子不好过。毕竟他当初的浩劫预警是有其明确的时间在那里摆着的,三几个月,以政府的办事效率,就算快马加鞭,又能有多么厚实的物资储备?家大业大,再加上一次失败大动作的消耗,如今的库存,怕也没有多少了。

    季良虽然对中央编委会没什么好感,却也仍旧希望它能多坚持些时日,如果说北地的其他人类幸存者团体是妇孺儿童,那么它就像个持枪的壮汉,若走上绝路,周围的这些个妇孺儿童,人身安全问题就堪忧了。

    当做闲谈内容聊起此事,龚虹说了这么一句话:“制粮、制肉、制皮、制甲的基础技术,终究会泄露出去,而且速度应该会很快。”

    “是的,简单易操作,却又意义重大,正是人们现在最最需要的,这些技术没可能不扩散,而以中央编委会的人口基数,一旦掌握,其收益也不是葫芦谷、王座之都这些避难所所能比的了的。”

    柳青插话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占个先手,让中央编委会也落我们个大大的人情。”

    季良笑了笑,“跟一帮政客出身的家伙将人情良心,那等于是跟流莺讨论贞节问题。不过这个先手,确实有必要占一下,这也是咱们选择走北线的一大原因。不谈感情,我们还可以谈利益嘛。找个合适的主顾,换点实在的好处,虽然受益最大的还是统治者,但饥寒而死的人少了,作为技艺传播者,也算是大功德一件。”

    龚虹和柳青都是点头,柳青想起在秦陵时放牧冰光蛾的事,便问:“老公,你这样传播知识,灵魂平衡会不会出问题?”

    季良摇摇头,“必然是有一定影响,但在可承受范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