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共识(第2/2页)血沙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团控制的曰本企业丧失了创新能力,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这一点,与美国的财团有很大区别。

    不可否认,美国也是财团经济,只是早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美国财团就完成转型,主要控制金融业,通过金融调配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用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美国财团不再介入实业,等于扩大了竞争范围。

    结果就是,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多年间,美国诞生了如同IBM、英特尔、微软、苹果与甲骨文等众多新兴企业,GE、GM、波音、洛马、福特等传统企业也在新的竞争中恢复活力。进入二十一世纪,更是出现了脸谱这样的网络巨头。这些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美国在尖端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

    与美国相比,曰本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因为财团直接参与实业竞争,所以很多有创造力的企业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众观曰本各大知名企业,大部分都是在战前已经存在的传统企业,少数是战后出现的现代企业,为数不多的新兴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

    在最近半个世纪,曰本没有诞生一家像英特尔这样的新兴企业。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创新,曰本的全球竞争能力急剧下滑。

    曰本要想走出这场危机,必须打破财团的禁锢,为新兴企业留出发展空间,在科技创新上超越美国。

    有点远见的曰本人都知道问题所在,可是没人敢挑战六大财团,也没人具有这个实力。

    讨论开始后,康太郎就没有发言,一直由刘威替他发表意见。

    没什么好担心的,所有参与者的声音都经过处理,没人听得出来,即便是电子设备也分辨不出来。

    随着讨论进行下去,刘威也认识到,曰本确实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精英人士。

    可惜的是,这些人要么是天马行空般的理论家,要么是坐享其成的现实主义者,在问题面前,没人愿意充当排头兵。

    讨论持续了数个小时,结论只有一个:“少壮派”不参与、也不反对针对三菱财团的任何行动。

    能达成这个共识,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说明一个道理:曰本人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的道理,曰本人也明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