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迎难而上(第2/2页)血沙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P-3C,需要获得美国的授权,才能升级火控软件,此外还得从美国采购空射型反舰导弹。

    在“库兹涅佐夫”号进入西太平洋的时候,至少有二十架P-1完成了改装。

    随后,又有十来架P-1获得了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

    如此一来,曰军最多能组织三十架P-1,在一次攻击中发射两百多枚反舰导弹。只是要想达到这个最大限度,曰军还得在指挥控制系统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火控通道,以及战术侦察上。

    相对而言,指挥系统上的问题最大。

    虽然曰军有不少E-767与E-2C,但是这两种预警机以对空为主,对海探测能力与探测距离都比较有限。更重要的是,P-1上没有与预警机对口的数据链,也就无法充分利用预警机提供的战术情报。

    没有有效的指挥,组织三十架巡逻机发起攻击,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要知道,这三十架巡逻机不可能部署在一座机场上,也就不可能同时起飞,不可能沿着同一条航线飞向目标,在发射导弹的时机上就难以做到同步。对付航母战斗群,如果无法进行饱和攻击,效果肯定很有限。

    至于侦察,还比较好解决。

    F-22J换上侦察装备,就能成为理想的侦察机。

    面对这些困难,曰军只能迎难而上。

    站在曰军的立场上,已经别无选择。更重要的是,在曰军看来,“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实力并不强大,只要组织起一次有效攻击,让三十架巡逻机成功发射导弹,就有很大的把握重创俄军舰队。

    至于能否击沉“库兹涅佐夫”号,曰军不抱多大希望。

    毕竟曰军反舰导弹的威力都不是很大,也不是为了打击航母设计的。只要能够重创“库兹涅佐夫”号,迫使其返回港口就行了。

    随着俄军舰队转为向北航行,曰军的作战准备也全面展开。

    为了掩饰战役企图,曰军进行了分散部署,那些具备制海作战能力的巡逻机编入了反潜巡逻机部队,而担任掩护与侦察任务的战斗机也分别部署在几处基地里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