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隔日南京城内,忽有消息传出,说朝廷的大军,在河南大败数万鞑子,还斩了鞑子一个贝子。献俘的人马,已经到了江北。
自辽事起,明朝在战事中,就不断的失利。
每一次的失利,对于民心士气,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若大一个帝国,被一个几十万人的小族,欺负几十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难免不让人丧气灰心,甚至对朝廷不报什么希望和期许。
不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缺少热血忠义之士,只是明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心,由希望变成失望和麻木,便也就没人去谈这些糟心的事情。
忽然听说官军打了胜仗,南京城不问政事的南京百姓,还有文人士子们,起初一惊,遂即却一下沸腾,消息再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全城。
特别是年轻的读书人,国子监的监生们,一下都沸腾了。
任何时候,年轻人总是最冲动,最激进的。
这种激进,有时候并非好事,但是年轻人不冲动,没有理想,不嫉恶如仇,那这个国家和王朝,也就差不多就快完了。
一时间,城中酒楼、茶馆内,甚至青楼画舫里,都再谈论这件事情,青楼里的姐儿们都晓得了高义欢这么个人。
毕竟做为大明的百姓,谁都希望明朝能强大一点,别老是吃败仗。
这个胜利的消息,仿佛国足杀进了世界杯,一下成为了南京城热议的话题,你要是不晓得高精忠高大帅,都会被人鄙夷,像是不够时髦一样。
在情楼、画舫里,平时做些淫诗艳词的文人墨客,也追赶下时髦,开始拖着腔调吟诵起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类的诗词。
当然绝大多数人,也就是赶个时髦,在姐儿面前表现一下,获得名妓的青睐,真给他一把吴钩,立马就怂了。
南京城内,一间酒楼内,王世琮与陈子龙对坐,听见周围议论之声,忽然感觉着南京城,并非一团死气。
王世琮笑了笑,“懋中兄,明日午时,献俘的人就会过江,还要麻烦你,多领些同僚过去。另外懋中兄在士林威望颇高,得将太学生,还有年轻的士子们发动起来。”
陈子龙点了点头,笑道:“昆玉兄放心。”
两人会面之后,就各自散去,王世琮去见何腾蛟,陈子龙却没有去找士林的朋友,而是转来转去,最后到了一处宅子,与一个年轻人聚在了一起。
陈子龙说了时下的情况,年轻人听了后,不禁微微点头,“何阁部使出这一手,算是把内阁几位大学士都得罪了。不过何阁部初来南京,没有根基,显然有所顾忌,不敢把他们得罪太深!”
年轻人说着冷笑一声,“这次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机会,可以借着高精忠此次大胜,煽动太学生、士子攻击内阁,说他们卖国求荣,出卖大明的利益,与清廷媾和。”
陈子龙是聪明人,不过这样一来,岂不是把何腾蛟、高精忠给坑了,内阁肯定恨死这两个人。
年轻人见陈子龙的神情,“懋中兄,陛下能信任的就只有我们,现在我们实力太小,把何腾蛟推到前面,有利于我们发展,况且这都是为陛下效力啊!”
河南大捷的消息,很快在城中飞传,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从内心振奋,变成了对内阁的抱怨,对内阁近两年来,不作为,对清软弱,十分的不满。
其实南京朝廷近两年的作为,已经让许多人不满,只是一直没有一个事件,能让众人表达出来,现在有人故意煽动,顿时就有点群情激奋起来。
南京城,文渊阁,几名大学士,阴郁无比的坐在大堂内,心中充满怒火。马士英、史可法、钱谦益等人,都心烦意乱。
朝廷正准备与满清议和,高精忠突然来这么一出,不是给朝廷添乱吗?
他这一报捷,还搞这么大的动静,把南京城内的军民都煽动起来,内阁联虏平寇,同东虏求和的国策,还怎么推行?
这厮不是和朝廷作对吗?现在城中的气氛,同清廷还怎么和谈,怕稍微有点让步,就会被骂成国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时间,几位大学士都一阵脑壳疼,马士英板着脸,“不像话,瞎胡闹!”
阮大铖的政治嗅觉很敏锐,“马阁部,我看这事蹊跷,高精忠报个捷,能在南京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是有人在针对我们。”
马士英闻语,瞟向对面坐着的史可法、钱谦益,不过遂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和东林党之间明争暗斗,不过在对清议和上,意见却是统一的。
打仗要征税,东林党人不干,同样江北军阀,也不太想和清军打仗,因而双方都是联虏平寇政策的支持者。
钱谦益见马士英瞟向他,怕马士英误会,忙道:“这事查起来也简单,攻击我们必然是主战派。何腾蛟一来南京,就意图说服内阁对清强硬,会不会是他搞鬼?”
东林内部斗争也是一把好手,钱谦益一下就抓住了要害。
阮大成沉吟道:“此事何腾蛟有参与,肯定逃不了,不过他刚从湖广来,在南京没有什么影响力,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必然有人帮忙!”
听了这话,堂上众人都提起了警惕,钱谦益立时明白过来,“这是主战派,想对付内阁,借着高精忠打了个胜仗的机会,大闹一场,欲推翻内阁的策略。只可惜那些士子太天真,殊不知我大明军力与东虏差距甚远,以为高精忠胜了一小阵,我们就能马上北伐,收复神京,却不想一想,一旦开战,万一被打得大败,损失远远多于现在求和。”
马士英道:“这帮主战派,哪里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只会意气用事而已,当年朝廷服个软,何至今日。现在北方已经被东虏占据,我们议不议和,他都在东虏手里,而议和后,我朝至少可以保持半壁江山,有时间整兵备战……”
一时间,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等人都各抒己见,达成统一意见,绝对不能让这些人动摇朝廷的国策,唯一只有史可法持保留意见。
此前大明连战连败,明朝军民都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所以反对议和的声音,并不激烈。
现在风向逆转,议和就是卖国,史阁部比较爱名声,关键时刻,像个老僧一样,不愿意表态。
他这一沉默,把原本同仇敌忾的几位学士,一下就搞得人心动摇起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