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日落西山(第2/2页)柿子湾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稷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在此地坐官的人嫌上山太累,也太远,于是乎,那稷王庙便一步一步从山上迁到山脚,再从山脚搬到柿子湾一个叫新庙的地儿,最后又从新庙迁到了汾河北岸的县城里,这就是如今的这座汾湾县城。

    也就是这座县城里的稷王庙,即使在抗战期间,也没有受到致命性的破坏。因为柿子湾一带乃至整个汾湾县的庄户人,都视此庙为自己心目中的根,誓死保护了她。为了她,不知道有多少儿女忍辱、捐躯,但没有留下姓名。他们的血,或渗入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或洒入汾河,汇入黄河,奔向大海。

    至于说稷王究竟安葬在什么地儿,没有去考证,也没人说得清楚,更没有人去做考古发掘。因为他是民族农耕文明的始祖,他在庄户人的血脉里,在华夏人的心目中。

    而更为神奇的是,在稷王山上还有一座宝塔,千年不倒,即使日本人的炮火,也没能损坏她。或许因为她太高,或许由于远离鬼子据点,反正,她依然矗立在稷王山上,俯视着柿子湾乃至附近的几个县。

    而更奇特是,传说稷王死后,宝塔四周竟神话般地出现了成片成片的“五谷宝石”。那美丽可爱的小石籽儿,光滑圆润,有的像谷粒,有的像黍子粒,有的像麦子粒,有的像豆子粒,有的像玉米粒,有的像高粱粒,很是奇妙。没人能说清楚,这些五谷宝石因何而成、何时出现,又预示着什么。

    太阳下山的时候,站在柿子湾的黄土地上,联想着这些美丽的传说,仰视整个稷王山,那余晖里的巍巍宝塔,显得是那样的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