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陶邑之战五(第2/2页)重生之我是齐国太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便不再顾忌秦国的威胁,不加考虑地倒向赵国一边。可是韩王安似乎忘了长平之战过了才多久

    他信誓旦旦地向赵国使臣表示,韩与赵同为晋地,理应联合为一,共同对付强秦。只要二国同心协力,定会使秦军再次遭到像当年崤山那样的惨败,不敢再贸然东进。就在韩王安得到赵国力助忘乎所以的时候,李斯来到了韩国王宫。

    李斯在上书中使用强硬的措辞,其意是促使韩王猛醒,速派使者赴秦。但韩王安看过上书后,仍不以为然,无意召见李斯。他不相信事情会像李斯讲的那么严重,顽固地以为,有了赵国这个靠山,大可高枕无忧,不必再为秦军攻韩之事担惊受怕。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

    可笑韩王安若是认真的成为秦国的马仔,秦不一定会亡韩国!要知道卫国在嬴政死后也没有亡国...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公元前230年,韩国再次叛乱,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韩将申犰全力凑集了五万新老兵士再度开进洧水南岸老营地。壁垒尚未修复完毕,秦军三万步军便在响彻原野的号角声中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连排强弩发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韩军尚在壕沟中慌乱躲避,一辆辆壕沟车便轰隆隆压上头顶,剑盾长矛方阵立即黑森森压来,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三步一喊杀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使韩军还没有跃出壕沟布阵,便全线崩溃了。

    秦军无数壕沟车一排排铺进河水相连,一个时辰在洧水又架起了三道宽阔结实的浮桥。各种攻城的大型器械隆隆开过,堪堪展开在新郑城下,步军马队呼啸而来,半日之间便将新郑四门包围起来。一阵凄厉的号角之后,内史腾亲自出马向箭楼守军喊话:“城头将军立报韩王:半个时辰之内,韩王若降,可保新郑人人全生!韩王不降,秦军立马攻城!其时玉石俱焚,韩王咎由自取!”

    就在内史腾的攻城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新郑南门隆隆洞开。韩王安素车出城,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内史腾昂昂然接过铜印,高声下令:“铁骑城外扎营!步军两万入城!”

    韩王安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旬日之后,内史腾接到秦王特书: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内史腾所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开到。一月之后,秦国书告天下:韩国并入秦国,建立颍川郡。?

    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国正式灭亡。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

    至于为什么称呼上有所不同,田建称呼为太子建,而韩安称之为公子安。

    其实在商周之时就有太子这个称呼,在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中就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这里就有太子的称呼,在前文提到周平王太子宜臼也是这样,太子一词不局限于王,只要是诸侯国,就可以这样用。

    可是往往只有册封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之为太子,太子建是被册封的齐国太子,但是你叫太子建可以,叫公子建也可以。

    公子的意思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是公爵之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尊称,就向上抬了一抬,时间越往下移,公子这个称呼越来越不值钱,从最早的直系诸侯血脉到了支系也可以称呼的程度,到了唐宋之时,仅仅地主家的孩子就可以称之为公子。

    至于太子东宫,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个称呼只有齐国才有。

    《诗经?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亨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

    这个诗经硕人描写的就是齐国的庄姜,至于东宫就是齐太子姜诸儿。

    在汉时期,东宫有一段时间还是指的是东宫太后,而太子东宫确定的时候是在唐朝,也就是唐太子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的时候。

    ......

    猎猎的旌旗声响彻在陶郡大地上,泾渭分明的黑色、红色、绿色浪潮缓缓前进,奔驰的战车卷起阵阵尘埃,穿着精锐甲胄的甲兵拿着剑戈,黑色漆制弩机在日头的熏照下散发着阵阵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