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武安君如此之为,解决陶邑之难易如反掌,晋鄙在这里恭喜白起旗开得胜。”晋鄙眼神带着恭敬,尊敬无比的对白起拱拱手,但是心里却对白起不以为然。
三万铁骑想要从陶郡奔袭临淄,本就是难如登天,更别说白起的秦军远离秦国本土,补给上更是困难重重,在他晋鄙看来,白起这就是找死的行为。
虽然白起曾经率领十万秦军深入楚国境内,直接攻破郢都,但晋鄙不认为白起这个家伙现在还有那么好的运气,楚国和秦国临近,更是从丹水直接南下,速度迅猛无比,楚国没有能反应过来。
公元前279年,就在“渑池之会”同年,白起举兵八万,南下伐楚。
其实,在“渑池之会”前一年,秦军已经与楚国交战过,并且获胜。当时的统帅,是赫赫威名的司马错将军。只怪白起先前表现的太过出色,攻下几十城,斩杀几十万人对他来说似乎轻而易举,一出手,就如砍瓜切菜一样,反倒将司马错这位资格最老的老将军给抛在幕后了。
其实,实事求是的讲,论战术,司马错远不如白起;但论起战略眼光来,司马错却是要胜出白起一筹。这从其终生致力于伐蜀一事上就可看出,能够和张仪辩论不落下风也是奇人一个。
蜀国,以及附近巴、苴,早先已被他讨平,后来又多次叛乱,每次也都是由司马错率军前去平叛。三番四次下来,到了这时,总算消停了,秦国终于将这块偏处西南的广阔土地成功消化。消化过后,得了蜀地的巨大作用便立即显现了出来。
首先是经济方面。既归秦国统辖,就要纳税,就要按秦国律法办事。蜀地虽人烟稀少,与中原大国不能相比,但因其面积不小,因此这一块贡献也委实可观。其次,就是更关键的战略意义了。司马错早在首次伐蜀时,就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观点:得蜀,则得楚;得楚,则可安天下!
这一年,司马错率着平定蜀地的十万秦军,以及数万巴蜀土人,乘着事先造好的战船,浩浩荡荡地从涪水(嘉陵江支流)出发,向东攻入了楚国境内。楚国历来只担心秦国从商於等地出兵南下,未曾提防过秦军会从蜀地杀出,而且用的还是新式武器——战船,这可是楚、越等国的专利。因而一时措不及防,被秦军迅速突入。
等到楚襄王急匆匆将驻守在秦、楚西北边境的数十万大军调动过来应战时,司马错又突然剑锋一转,改走陆地,直插楚国最南端的黔中地带(今湖南一带)。这一地带,已与先前提到过的百越等部族接壤,属于楚国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正因为是蛮荒之地,连楚人自己都对这一带地势不太熟,到处乱嚷嚷的寻找秦军,却始终寻找不到。最可气的是,司马错趁此机会,又唆使当地的百越人、滇人起兵反楚——他长年忙于安顿少数民族(巴蜀人),自然了解此中要害。
最终,楚人忙活了大半年,对秦军毫无办法,直至将汉水以北的上庸等地割给了秦国,司马错才领兵退回蜀中。结果,秦军好不容易走了,楚王又得报说南方各部族业已叛乱,只得又派出大军前去叛乱,一二来去,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南边,北边的防御自然就弱了。秦国正面进攻楚国的机会来了。
原本,渑池之会前,秦昭襄王尚在先伐赵还是先伐楚之间举棋不定,后见赵国君臣一心,一时不可骤下,便打定主意伐楚。这次伐楚的指挥官,换作了白起。一年前,司马错伐楚时,动用的军力大致为十二三万,利用水路之便,对楚国旁敲侧击,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这次白起的兵力更少,只有八万,且无战船,又得从正面进攻。
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白起信心十足,因为他原本就擅长以少胜多,何况,司马错已为他拿下了关键的一城,让他更有把握去打胜这一仗。这座城池的名字,叫做: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一带)。
上庸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的西北面有条大江,这条江的名字,叫做汉水。当年孙武伐楚时,差点因为欲渡汉水而不能,遭受大败。如今,因司马错逼迫楚国将上庸割让给了秦国,白起便可轻易率军占据汉水的东南岸,不用再为汉水天堑而头疼。
上庸距离楚国郢都大约千里,因避过了汉水,中间已无大江之隔。郢都,就在眼前。
白起想超越司马错,拿下此地!好吧,战前分析到此结束,接下来且细看战况。
却说白起得了令后,领了八万大军,由咸阳出发,讨伐楚国。他深知上庸的关键性,一出手便派出大军进驻此地,声势喧嚣,大大地震惊了东方的楚国。
此时白起通过“伊阙之战”,早已是天下闻名,因而楚襄王得知白起派大军进驻上庸后,深为惶恐。若秦军由此地急行军向郢都赶来,只需月余便可兵临郢都城下,于是他赶紧下令道:各处城邑,速速领兵前来郢都增援!
当时,楚国总兵力约有六十万人。其中,十万人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吴、越等地;十万人驻守北方,以当齐、韩二国;另有数万人,驻守西陵(今湖北宜昌一带)、巫郡(今重庆巫山一带)等地,以当司马错。再剩下的,则是三十万主力,齐聚在楚国的核心地带——荆州(湖北、湖南)中部,以镇四方。
既是核心地带,自然是城池林立,要塞众多——共计有大大小小的城池数十个。其中,又以三座城池最为重要。这三城,从南往北看,分别是郢、鄢、邓三城。其中,郢都是楚国国都,此前已出现多次,就不必细说了。鄢、邓两城则分别建于汉水两岸——鄢城(今湖北宜城)在汉水以南,邓城(今湖北襄樊以北)在汉水以北。从这两城所建的位置就可看出,楚国已深知汉水的重要性,因而特围绕汉水建成了一南一北两座大城,防备“孙武灭楚”的惨剧重现。
这三城都有大军驻守,各约十万,成互援之势。是楚国历时多年,苦心建成的一道防守锁链。可是,眼下白起既已从汉水以南的上庸出兵,那就可以绕开鄢、邓两城,直扑郢都。一旦郢都被攻破,拱卫汉水的那二城就算是守得再好,也无意义了。
于是,楚襄王见状,慌忙下令鄢、邓两城守军向郢都集结,将三十万大军密密麻麻地汇集到了一处。这样,任他白起再有通天的本事,也绝不可能攻下守军如此之多,防守如此之坚固的楚国大都。
孰料,白起要的就是这一效果。
先前,他派遣出军队进驻上庸时,自己并未随军赶去,而是静坐后方细看楚军部署。当他得知楚军已争先恐后地赶去郢都作死守状的消息时,才率军三万,从商於出发向东开进,同时,一纸急书,让进驻上庸的五万军队渡过汉水,与自己汇合,共击强楚。
那么,他的真正目标是?——邓城。
简单的说,白起想要出奇制胜,想只凭八万军队由北向南一路攻到郢都。然而,因汉水两端防守森严,强攻不得,他便故弄玄虚,显出一副要从上庸直扑郢都的架势来。
这一招极其冒险,他当然不可能这样做,但楚军因畏惧于他的威名,都以为他想要这么做。结果,一时间汉水两端的楚军慌慌张张的集体南下,将一片不设防的空地留给了秦军。
这就和现在白起想要直扑临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