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虞美人(第1/1页)纨绔之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那首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词的典范之作。

    叶明远直接将其念出,由叶三执笔手写。

    至于谱曲,天脑里倒是有很多版本可以选择,邓丽君版、龚琳娜版、王菲版以及杨幂版等等,甚至还有很不错的京剧版的,最后经过再三考虑,叶明远决定还是先选用王菲版的,毕竟听的观众大部分都是纨绔子弟,他们大部分的也就是图个好听,至于那些书生,有这么好的词就够打发他们了,而且新歌曲前期就得给他们新鲜感,让他们感觉到这里演唱的歌曲是最流行的,词也都是最新的,至于其他的青楼花场那都是模仿,都是不流行的,久而久之,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把这里当作流行发源地,到时候还不天天往这里跑?

    于是,叶明远把后世王菲版本的水调歌头的曲调哼出来,然后由红红姑娘负责谱曲以及莲莲姑娘负责演唱。

    最后的结果也不出叶明远所料,新歌曲加超赞新词另外再搭配上一些舞台效果,使得众人觉得莲莲更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仙子,一时间纷纷动容,都想要贴近去望一望仙子的真容。

    正当众人皆站起来涌向舞台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很多黑衣侍卫双臂为墙地紧紧地环绕着中央舞台一圈,阻拦住了拥挤的人群。

    而且这些黑衣侍卫各个身手不凡,全身上下显露出乳白色的光芒,赫然全是三级巅峰武士。

    人群中原本有的纨绔子弟想趁机冲上去吃豆腐揩油的,一时冲的太猛没有注意到突然出现的黑衣侍卫,直接一头撞在了高大威武的侍卫的胸膛上,硬生生地给顶了回来。

    正当场面一度混乱,甚至那些被侍卫给挡在舞台下的纨绔大少刚想发火时,音乐又响了起来,而且与之前的完全不一样。

    一些书生听此忙地拉住了身边想要闹腾的纨绔少爷,生怕又流落出什么绝美佳句自己没听到,反而被这有些糟杂的声音给掩盖住。

    而坐在至尊包间的李释一开始看见现场有些混乱后,内心还稍许安慰些,心中想着:虽然节目演的好,但场面乱了终究是不好的。甚至他还打算着暗示一旁的护卫,待会儿直接冲上去拥挤几番,最好把那绿杉女子的衣服给拉掉,直接把仙女形象给毁掉。

    可还没等他付诸于行动,就又看见舞台附近出现很多高级侍卫紧紧守护着,阻拦着任何一个想要上去的纨绔子弟,然后就又听到另一种从未听过的音乐响起,那些刚刚响起的混乱的声音又渐渐平息下去了,顿时略显绝望地紧闭双眼,仿佛已经听到了又一首绝美佳曲产生了。

    至于在三楼的红娘此时更是对叶明远心服口服。

    之前她也很是纳闷,不晓得叶少为什么要提前安排好侍卫守在舞台附近,并且一次性地让莲莲姑娘表演两首曲子,原来都在这儿等着呢。看来,这叶少还真不是一般人,红娘这样想道。

    待到现场声音安静后,曲子前奏已然结束,莲莲悲婉动听的歌声开始在阁楼里响起。

    她所唱的正是《虞美人》。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由于历史改变后,南唐倒是没有出现,因此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笑话皇帝,也少了一个神话诗人,更少了很多绝佳诗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开句即显忧愁,虽是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句给众人讲明了愁的缘由,也表现了愁思难禁的痛苦。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听到这里很多书生纷纷摇头苦叹,有的心道何以至此呢?有的心道至此奈何啊,有的也感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随着音乐的改变,众人也大概都知道这首歌曲也即将到了尾声。

    上面虽然只短短六句,但诗人却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此时也各个期待着这最后一句,学识渊博的书生更是激动不已,他自是晓得这首词能升到多高就全靠这最后一句了。

    莲莲稍微停顿了一下,随即唱出了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呼!

    那些纨绔子弟听此倒是没多大感觉,只是觉得这首歌很是悲切,倒也十分动听,远远地超过了群芳阁的夏荷姑娘。

    而那些书生呢,此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诗句,有的皱眉细品,有的呆如木鸡,有的则直接拍手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