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轰响(第2/2页)荆楚帝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其实历史也有明证:十一年后的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国准备灭楚,秦王政询问李信需多少兵马,李信答‘不过用二十万人’;问王翦,王翦则答‘非六十万人不可’。后人遂知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但败楚需要多少人?

    在李信二十万人攻楚之前,南北高速水路、连通黄河与淮水的鸿沟重镇陈县已经丢失,所以有秦本纪二十一年‘昌平君徙於郢’的记载。陈县是后勤要镇,丢失等于进攻楚国大门已经打开,李信和蒙武(非蒙恬)率二十万人‘攻平与、攻寝,大破荆军……会(兵)城父’,可谓所向披靡,但因身居陈县的昌平君举旗起义,二十万人后勤断绝,不得不立即撤退。

    于是才有项燕率军‘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之胜。李信是败了,但如果没有昌平君在陈县起义,结果又会如何?

    灭赵、灭魏,十一年后,秦国的战争机器已磨砺到最佳状态,二十万秦军灭楚很难,但击败楚军却不难。向来孤傲的项燕说‘我军不如秦军’绝非虚词,他深知两支军队之间的差距。

    “……时至今日,战事已操秦人之手。与其坐等三十万秦军会齐,不如使秦军以我为弱,先与我战。既要战,速速北上,于我何害?两三日后,至息淮北之师亦不及万,于我何益?”

    局势越拖下去越不利,与其坐等秦军集结,不如北上指望新胜的秦军会轻敌出战。除了这个原因,项燕还有一个原因,但他没说。

    “此战胜负不及五五,末将请大王返居息县。若末将败,楚国或可俯首以存。”项燕再道,看向熊荆的目光无比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