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庙见2(第2/2页)荆楚帝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侧的墙上贴着一张黄纸,小吏立于其侧,一堆士人围在那里细看。或许是重开文学侍从之试让年轻士子们喜出望外,故而有几个人在大喊大叫。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高兴,看罢‘朝国人’、‘重文教’之政,游士们全都失望而去——今后任免官员全部朝国人而定,再也不是权臣推荐,就是要做个老师都做不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本地方言。

    “好快!”陈兼看罢纸上盖着的楚王宝玺,不觉得叹了一声好快。“出城,去寿陵君邑。”

    “唐公且看,这便是大王的新政。”印出来的新政文书有些人拿到了,有些人没拿到。寿陵君正将几份新政文书交给唐睢、虞卿、朱观等人,

    “这是何物?”不像锦帛,而是……,虞卿好奇问道。

    “此乃纸,大王所制,尚有一种印书之器,一夜可成书百册。”襄城君解释道。

    “纸?甚便、甚便。”唐睢等人连连点头。

    “唐公且看大王新政若何。”纸也好、印书之器也好,都不是寿陵君关注的重点,他关心的是新政。

    “此宽民之政。”唐睢看完如此说道。“虽说崇鬼神……,然此乃楚俗,并无不妥。”

    “然此亦是去薪之政。”唐睢资格最老,朱观等他说完才说话。

    “何谓去薪之政,请子观教我。”寿陵君急忙揖道。

    “行此政,大事皆朝国人而议之,县尹、邑尹、封君,乃至君王,俱受其制。”虞卿解释道。“试问君上若对封地之民不善……,结果当如何?”

    “然君上若对封地之民甚善,郢都对君上亦无可奈何。然则,天下大变在即,大王为何要行此政?””周文补充道,他想不通前因后果,大王为何要行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