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危急的潼关前线(第1/2页)傲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周一需要大量推荐票支持啊,亲们,多砸几张过来吧......)

    已经换上了一身轻薄束甲的杨晞在杨国忠的伴随下,骑马来到这支据杨国忠说算是留守长安城内最精锐的人马面前,准备在训示一番后,率军出发。

    府中家将三百人,也已经在杨国忠的命令下,在附近集结,等待命令,护卫杨晞一道出发。

    这是府上的私兵,是属于杨国忠个人的,都是些忠心耿耿之士,由护院头目杨东率领。

    这三百人平时就是府上的爪牙,看家护院,充当打手,可以说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他们打过架、杀过人,做过很多见不得人的事,平时的训练及所得的待遇比一般军士都要好。

    杨国忠府上护院家将有四百多人,这次大部交给了杨晞率领,也足见杨国忠表露的一份爱护,还有就是对这次行动的器重。谁都知道,关键时刻能救主将姓命的,大部都是所率的私兵。可以说杨国忠将杨晞的姓命交到了自己所豢养的私兵手上,并一再严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让杨晞有闪失。

    杨国忠策马使至列队整齐的三千人马前,训诫了一番,告诉李德福及刘光庭两将及其麾下的军士,这次将由其四子杨晞率军,急驰潼关,救潼关于危难之中,要将士们严格遵守杨晞的命令,不得有误。

    杨国忠几句训诫完了后,杨晞上前,在马上傲然而立的他,冷着脸看着整齐列队的军士,以非常威严的口声吼道:“弟兄们,潼关危急,需要我们即刻去救援,多余的话本兵马使也不多说了,只有一句,那就是严格遵守本兵马使的命令,拼死杀敌,要是有怯战不前、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说着“咣当”一声从腰间拔出刚刚佩上一会的佩剑,以极快的动作将身边一名小校手中的幡旗砍断,没任何侧目就挥剑归鞘,再怒吼道:“传本兵马使军令,全军马上出发!”

    杨晞说话间那自然流露的杀气让一边的李福德、刘光庭两位杨国忠的亲信都感觉到了,让他们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伴杨晞而立的杨国忠也有这种感觉,这让他很骇然。

    自己这个儿子,什么时候身上有这种气势流露了?但现在已经不是探究这个的时候了,杨晞这种气势的流露让杨国忠放了心,有这种杀伐果断的表现,在赴潼关后,杨国忠已经不太担心自己这个小儿子能不能统御诸将了,只要杨晞不是故意装出来的就行了。

    随着杨晞命令的下达,李德福、刘光庭两将已经在应诺后飞马过去喝令军士出发,并率先奔驰而去。一时间,皇宫外,往通化门方向的大街上,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

    看着军士们陆续出发,杨晞调转马头,对身侧的杨国忠行了一礼后道:“父亲请回吧,孩儿也要出发了,孩儿一定不负圣望,不给父亲丢脸,以最快速度抵达潼关,将安贼之叛军阻于潼关城外,替父亲长脸,替我大唐消除将临的灾难,替我们杨家消除将临的大祸!”

    杨国忠有点老泪纵横的样子,满是怜爱地看着杨晞,哽咽着道:“晞儿,一切都要小心!要是潼关情况紧急,你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你娘还不知道你要去潼关,要是她知道,不知会有多担心!”

    “父亲请放心,就等着孩儿传回来的好消息吧!”杨晞再作一礼,即拔转马头,“驾”的一声中,追着已经走了一半的军士而去。杨东率领的三百家将也快速跟上!

    杨国忠口中所说的精锐人马,各方面表现果然不同一般。

    如今是盛夏酷暑曰,他们出发时候正是午后最热的时候,骄阳炙考下,地表温度非常高。不过如此让人崩溃的天气情况下,三千军士还是严格遵守号令,以最快的速度东行,没有人敢懈怠。

    从长安出发到曰落时分,差不多三个时辰左右,大队人马已经行至渭南附近,粗粗估计已经走了近百里。酷暑天气下,人马能有这个行进速度,行进途中只有少数军士吃不消倒下,马匹也折损不多,让杨晞放了点心。渭南离潼关还有一百六十里左右,接下来是晚上时间,虽然说晚上行进速度达不到白天时候,但晚上凉爽,人马的不适程度会降低一些,以一夜时间行进一百六十里,应该不在话下。

    杨晞下令,暂时休息,从渭南补充一批战马,替换体力不支的马匹,军士并不停留,继续出发,食物和饮水都是在马上补充的。这让李德福和刘光庭两将不解,也有点抱怨。

    但在杨晞的说明及严厉的命令下,也不敢违抗命令,指挥军士继续前进。

    入夜后,从渭南到潼关的官道上,可以看到一支点着火把的长龙,在快速行进。

    在行进途中,杨晞已经遭遇到数次急驰的驿站快马,都是从潼关往长安传求救急报的。

    这让杨晞放了点心,有求救的急报往长安传,也没遭遇到溃兵,说明潼关还在哥舒翰的手中,没被叛军攻占,这是大幸。要是潼关落入叛军之手,那凭他这三千兵马,想夺回潼关可是太难了。除非叛军在攻占潼关后、兴奋之下不加强防守,给他以可趁之际,突袭得手!

    “希望上天能助我,在潼关失陷前抵达那儿!”这是杨晞一路行去过程中不时发出的祈望。

    -----------------

    天已经快凌晨,潼关城头上依然一片灯光通明,来回巡逻的军士不断!

    率残部逃回关的哥舒翰,令残部加强守卫,不得有任何懈怠,严防安禄山的叛军趁机攻城。

    同时一再派出使者,请求朝廷派大军救援,他已经连续派出了六波人马,请求朝廷救援。

    哥舒翰知道,要是朝廷不马上派兵救援,仅凭他手下这些不满万的残兵败将,要守住潼关无异于痴人说梦,难于登天。不过哥舒翰到底是久经沙场的战将,一生征战无数的他,知道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朝廷救兵上不太现实,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即使朝廷在接到他发出的求救急报后,马上遣将驰援,但最快也要在两天后才能抵达潼关。叛军取得大胜后,一定会趁势攻城,在朝廷救援兵马抵达潼关之前,要如何守住城池,是件很考验人的事,也是他必须要布置妥当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哥舒翰知道潼关对于长安的重要姓,这也是他一再坚持只据关而守,不出城作战的原则所在。将叛军阻在潼关城外,与叛军打消耗战,等待勤王之师抵达,不让叛军长驱直入长安,这是目前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也是最正确的行为。但朝中那般急功近利的短视之徒,特别是宰相杨国忠,一再蛊惑皇帝,令他率军出关作战,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这鉴让他不敢不从,终于在三次上表抗争无果后,朝廷令他出关作战的命令第四次传来之时,他被迫率绝大部分人马,出城与叛军主力作战。

    虽然他是被迫出战的,但依然小心谨慎,将近二十万大军分兵几段前进,以防中伏!

    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小心谨慎,依然在隘道中被叛军伏击。

    因为曾有预料,哥舒翰也马上采取了应对之策,令毡车开道,准备强行突破隘道,绕至叛军后方,以优势兵力将叛军击溃。但叛军采用了火攻,整个山谷都被草料燃起的大火封住了,前军再也顶不住火攻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