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者。
有一件事宋哲武很有印象,那就是在宋哲武的记忆中,1933年,李其昌开始兼任兵工筑路指挥部工程组组长。在同蒲路北段的设计方案里,设计人员因阳曲高村以北至忻县的河道基础不好,估计难以筑路,便设计为由高村向东不经忻县而绕定襄至原平,“弃弓弦而走弓背”。李其昌不同意这一方案,便亲自带人勘察、测量、设计,认为从高村可以经忻县直达原平。
阎锡山虽然很信任李其昌,可是对方毕竟是国外培养的博士总工程师,阎锡山也有些拿不准,于是亲自骑驴实地查看了两条路线,最终批准了李其昌的方案,结果节约投资200万大洋。
工业规划建设委员会和交通运输委员会的副主任和正副总工程师,以及两位工程处长中,除了工业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温寿泉是贾景德推荐的,其余的几人都是宋哲武点名任命的。
这些人中,阎厚明和李其昌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都是属于天资聪慧一类的,而凌鸿勋、谢宗周、翟维中三人则是个人聪慧又学有所成的,其中谢宗周和翟维中两人在原来的历史中,就是修建同蒲铁路的正副总工程师,能力自然不用多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凌鸿勋。
在宋哲武前世的记忆中,凌鸿勋是不逊于詹天佑的中国铁路建设的泰斗,为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