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布局 有些钱不能省(一)(第2/2页)1926之崛起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就自重来说,以这个时候的材料来看就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减低重量,只有牺牲装甲厚度,可这又是万万不可以的。

    宋哲武当时仅仅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桥梁的承受能力,以及他的坦克是要具备在草原作战的能力的,过重的自重,在草原相对松软的地面上行驶,机动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过,因为采用的是克里斯蒂地盘,它的履带是宽幅的,不要说26吨的自重,就是再多一些也没有问题。

    至于坦克炮那更本不是问题,现在没有75mm以上的长身管火炮,可并不代表以后没有。

    宋哲武最惊叹的是,这辆坦克样车除了在火炮、装甲和发动机方面还存在问题,其它方面的技术参数已经十分接近后世著名的苏军t-34坦克的姓能了。

    由于他这个穿越者的问题,倾斜装甲提前出现了,仅就这一点来说,这辆坦克就是当今最先进的坦克,至少也是技术概念上最先进的。

    这辆坦克还有一点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动力-传动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后的总体布置方案。

    要知道,在二战期间的中型坦克上,多数采用发动机居后,变速箱在车体前部,主动轮在前的总体布置方案,如美国的M4、德国的“虎”式和“黑豹”、曰本的97式坦克等等。

    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点是纵向布置比较均衡,驾驶室和传动室重叠,可以缩短车体长度,但是,由于有一根很长的传动轴通过战斗室,使整车的高度增加,成为一个重大缺点。

    而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总体布置方案,则可以降低车高,增强了整车的防护姓。即使在几十年后,这种布置方案仍然是主战坦克的主流布置方案,只有以色列的“梅卡瓦”等少数坦克例外。

    当然,这全是在宋哲武这个穿越者的建议下,郭文渊才完成的。

    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发动机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