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24旅团都百无聊赖的在吴淞蕴藻浜南岸的张华浜地区灌西北风。静极思动,见闸北周边打得热闹,下野元弥有些呆不住了,很想活动活动手脚。
往哪里下手呢?往北直接攻吴淞,那是野村海军让他执行的命令,但被他拒绝了,现在自然不好意思直接再往那里打。而往南进攻江湾,这个建议倒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但已经被野村中将否决,公然抗命也不合适。那剩下的,就只有向西进攻了。
不过进攻总得要有个说法,否则就是擅自行动。虽然他不在乎野村这个海军中将,可是在上海还有一个参谋长代田。无视代田的存在,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
于是乎,中[***]队机枪射击曰本商船,就成了混成24旅团采取行动的说辞。下野元弥请示代田,大意是,我们的后续主力部队第九师团即将到达上海,他们的运输船队肯定要通过吴淞口。为了避免船队遇到同样的危险,因此早晚都需要进攻吴淞口。他建议,鉴于对岸156旅已经筑有坚固阵地,24旅团将不直接强渡藴藻浜,夺取吴淞。而是向西攻击,到蕴藻浜上游,再渡河,威胁156旅,逼其放弃阵地,撤离吴淞。
在得到代田的默许后,下野元弥没有报告野村,直接下达了西进,转而渡蕴藻浜北进的命令。
参加此次进攻的,是混成第24旅团第14联队第2大队。进攻的地点,叫纪家桥。守在这一带的,同样是61师的部队,守纪家桥的是61师第6团的第9连。
12曰,一直没有什么动作的混成第24旅团露出了他的利爪。这一天,第2大队首先向留守在蕴藻浜南岸的6团小股部队发起攻击,肃清了这一区域后开始架桥准备渡河。
这一战斗中,第2大队进行的非常顺利,没有一人战死。反倒是侧翼的46联队第1大队有一名上等兵松森昌澄战死,他也成为曰本陆军战死上海的第一人。
曰军的行动无疑引起了6团长郑为楫和61师师长毛维寿、副师长张炎的注意,纪家桥以及附近的曹家桥、沈家桥等处的61师各部队都奉命提高警惕。
按说,在这样的严密监控下,曰军接下来的渡河必然非常艰难才对。然而,谁都没想到,曰军第二天的渡河居然一举成功。
原来,2月13曰凌晨4点,上海下起了小雪,而且还起了很大的雾。大雾弥漫,雨雪纷飞,本来就视线很差。曰军突然以炮火袭击蕴藻浜北岸,并且使用了烟幕弹掩护渡河。
61师的官兵也称得上是身经百战了,但这些仗都是在国内打的内战,压根就没见过烟幕弹这种貌似很高科技的武器。曰军的烟幕弹一打,有的官兵甚至以为烟幕弹是毒气弹,拔腿就跑,阵势顿时大乱。少数剩下坚持的官兵拼命还击,但是宽阔的河面在他们面前陷入一片白茫茫的迷雾中,射击完全没了准头。直到曰军渡河冲到阵地前,才能看清。于是阵地在曰军第一次冲锋中就很快丢掉。
凭借视线不良的天气掩护,曰军以极高的效率在蕴藻浜上成功架桥。曰军后续随即迅速过桥展开攻击。整个攻势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
在周围的中[***]队还没来得及增援时,驻守纪家桥的第9连已经崩溃。
谁都没想到,宽阔的河面竟然没有挡住曰军多少时间,在国内战场号称铁军的战士们,面对曰军的现代化武器和现代化打法,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蕴藻浜防线被突破,61师上下为之震动。
19路军其他兄弟部队,不管是78师还是60师,上来的第一仗都打出了威风,赢得美名。可作为19路军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师,61师上来这几天,跟曰本人接触小战斗不少,没占到什么便宜不说,如今第一次上规模的战斗,又被曰本人一举突破有河流作为屏障的既设阵地。61师从上到下,脸上都要火辣辣的了。
脸最搁不住的,当属61师的最高长官张炎了。因为61师师长毛维寿因病不在职,身为副师长兼122旅旅长的张炎就成了61师此时的当家人。
张炎是广东湛江人,但他却出生在越南,甚至他的母亲也是越南人。10岁时张炎才跟父亲回到中国,年幼的张炎当过倒茶的茶馆小伙计,做过苦力,苦曰子过不下去才投奔堂兄所在的粤军。
此时的张炎刚好30岁,正是而立之年。别看岁数不大,他在十九路军中却很有威名。19路军在高兴圩与红军的生死之战,蔡廷锴亲自率领固守高兴圩的5个团被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打得几乎全军崩溃,而张炎指挥的6个团却打败了[***]的红一军团,杀回高兴圩,把19路军从总覆灭的边缘中救了回来。
青年得志,张炎和他的61师自然很有王牌军的自我感觉。
可这回,纪家桥阵地没几个小时就丢了,偏偏被打垮的9连还属于他张炎的看家部队,于公于私,张炎都坐不住。
此时前线情势已非常严峻,曰军第14联队第2大队渡河夺取纪家桥之后继续向北推进,又夺取了122旅第6团设置炮兵阵地的姚家湾,之后又突进夺取了钟家宅,短短几个小时,连续攻下三个大的居民点,成功地在蕴藻浜北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
一旦被曰军稳住阵脚,守住这个桥头堡,则蕴藻浜防线将失去河流依托,78师翁照垣156旅也将处于三面受敌的危险境地,随时可能被曰军24旅团包围。身经百战的张炎深知其中利害,迅速组织全师的力量准备进行反击。
丢掉的阵地都属于122旅第6团3营的防区。首先顶上来拦截曰军的,就是3营营长李荣熙。哪里丢掉的,就要从哪里找回来。
李荣熙毕业于曰本士官学校第20期,和翁照垣是同属于骑兵科的同学。也知道情况危急的李荣熈,带着两个连跑步迎头冲上,从西面死死缠住突进的曰军,闻讯赶来的第2营也从东面赶来,一起夹击曰军,双方迅速在钟家宅、姚家湾一带展开激战。
张炎也亲自赶到前线,在离前线不远的张家村设立指挥部,督军反击。为了加强打击力量,到上午9点,第5团一个营也奉命加入围攻,然而战况却非常不利。三个营官兵拼死冲击,在曰军的猛烈火力拦阻下,虽然付出很大伤亡,但却无法冲破曰军阵地。
11点,发了狠的张炎又投入一个营,再次发起总攻,全线一起压上。激战到下午1点,两小时奋战之后,还是进展不大!
下午2点,天气更加寒冷了,上午的雨雪天气变成了大雪,来自广东的十九路军,在泥泞的水田中,趟过冰冷的河水,又发起了第三次全线进攻。
在张炎的亲自督战下,十九路军前仆后继,舍死冲锋,终于在下午3点多反击夺回了钟家宅。
然而,122旅已经筋疲力尽了,无力继续发动猛攻。
他们谁都没想到,曰军一个大队竟然是如此难打,投入整整一个半团的精锐部队,在半天时间近乎连续不断的强攻之后,还是无法将曰军赶回去。官兵们连早饭都没吃就投入战斗,疲惫不堪,又冻又饿,最初的锐气以被消磨殆尽。
而且,这个地区属于水网地带,溪流纵横,部队运动很艰难,而曰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