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抗战淞沪抗战无耻的日本人(第3/5页)1926之崛起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架中国飞机,最后还是因为草率二次起飞坠毁了,貌似还是占到了点便宜。

    然而等曰本飞行员飞回航母,一落甲板,才发现,自己的一架舰上攻击机,也没有回来。

    这架没有返航的飞机,属于曰本航空母舰加贺号的一架13式舰载攻击机,领头的一个飞行员,叫矢部让五郎大尉,飞机上一共有3名飞行员。矢部这趟出航的打击目标,是上海真如地区。

    真如这个地方,看着不起眼,却是一块大肥肉。首先,这里是指挥枢纽,19路军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其次,这里也是交通枢纽,因为真如车站也是南京方向的中国援军进入上海的必经之地。而最后一个,这里还是通讯枢纽,这里有个大功率真如国际电台,别说中国,就在远东地区,这个电台都是最大的。

    对于这么个重要目标,十九路军自然看得很紧,把山西先期运到的为数不多的高射炮,放了一个连在这里。可这高炮管不管用呢?

    管用,至少在中[***]队的战报中很管用。战报中隔三差五就会有高炮击落曰机的内容,击伤曰机就更别提了。但是这水分有多少,两边都是一清二楚。只见中国人的战报中频频打下曰机,但打下来的曰机总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别说曰军飞行员的照片,就连飞机残骸都没处找。

    但是这回不一样了,在当天的战报中,十九路军准确的报出了击落飞行员的名字,“矢部大尉等三人”。还有击落曰机残骸的照片。

    矢部让五郎大尉的这架舰上攻击机被击落,让矢部让五郎大尉很荣幸的在上海一二八抗战开了一个记录,他和他的战友们成了曰本海军飞机被中国击落的第一机。

    一时间,矢部大尉的名字被众多中国报刊提及,中国人欢庆捷报。而其他两名战死的曰本飞行员则被一笔带过,甚至全然不提。然而中国人并不知道,那两个被忽略的死亡曰本飞行员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叫藤井齐中尉。

    中国人没把他看在眼里,那是因为他只是个中尉。可这藤井齐官不大,在曰本海军中的名气却不小。这个藤井齐是曰本海军中有名的激进分子。曰本海军中的最有名的军国主义团体王师会,就是这藤井齐发起成立的。

    一连串空中战斗,从结果看,最后以双方各损失一架飞机告终。但是,中央军空军也真正认识到,空战打的是装备,并不是仅仅有精湛的技术和无谓的勇气就能战胜敌人的。而且,不仅装备的质量,数量也很重要。仅靠只剩一架战斗机的两个小航空队的8架飞机,并不能真正给地面部队提供掩护。

    好在,第四路军的飞机马上就要到了,空军飞行员都憋了一把劲,等着再次上天和曰军较量。

    停战谈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曰本人希望英美领事出面斡旋停火,英国人答应的很快,而且还主动提出了对于双方谈判的意见。

    英国领事提出的意见就两条,一、两边脱离接触,二、空出来的中间地带,由第三[***]队警戒,作为中曰双方的缓冲。

    这个条件,虽然算不上苛刻,可国民政斧的军队毕竟打胜了,还要后撤,兴奋激动的民众恐怕一时接受不了。宋子文一时不敢答应,只好和孔祥熙、顾维钧等人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同意英国人的方案,十九路军也可以后撤两公里。但是要加1条,停战后,就中曰间所有问题进行谈判。

    “停战后,就中曰间所有问题进行谈判。”那就是说,停战之后,咱们不能只讲上海的事情,东北的事情,也得一起谈!

    关东军煽风点火在上海搞事情,目的无非就是想转移视线,让大家忘了东北正在发生的事情。可大家都不笨,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这瞒天过海的计策,那可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三十六计之一。

    其实,不单是中国人,外国人也看得很清楚。当时英国就有议员对英国外交部说,要小心曰本人以解决上海事变当条件,换取大家承认满洲现状。

    宋子文等人提出的上海、东北一起谈的方案,自以为把曰本人搞小动作的退路给堵死了,应该能在即将到来的李顿调查团调查前,取得主动地位。

    可没想到,英国领事克莱也不赞成。他很直率的告诉宋子文,这上海、东北一起谈的要求,最好拿掉,否则曰本人很难同意。

    英国人这一棒棰,把宋子文砸得有些晕。

    上海问题和东北问题一起谈,这不是中国人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早在2月3号的时候,英国、美国、法国向曰本中国提出的外交照会,其中第五点明明白白写着,停止冲突后,在列强参与下中曰进行谈判,解决中曰间一切纠纷。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上海和东北的问题一起谈。

    这过去才几天时间,英国人的态度怎么却突然变了呢?

    对于英国人,南京的政要们是抱了很大的希望。如果讲英国人的在华利益有十成,那么七成就是在上海。所以,曰本人这么蛮干,肯定要惹恼英国人。

    这话,还真猜对了开头,英国人在事变之初,对曰本人表现得还是比较强硬,又是派军队,又是发照会。但是这话,却没有猜对结尾,英国人的强硬没有几天就消失了。

    那是因为,强硬,那也得看对手。

    如果是中国老百姓惹恼了大英帝国。那么英国士兵是不那么顾忌在上海街头向中国人开枪的,就像7年前的五卅运动那样。如果是中[***]队惹恼了大英帝国,那么皇家海军也是不介意立即用大炮轰击的,就像北伐战争在广州和在南京那样。

    但这回,惹恼大英帝国的是曰本人。

    难道真向曰本人开炮?曰本的舰队,按照条约,规模相当于英国海军的五分之三。而且,按照条约,英国在香港以北不得保留海军基地。一旦对曰开战,英国海军唯一能依靠的海军基地远在新加坡。

    靠着几千里外的新加坡基地在上海跟曰本人打仗?没有哪个英国海军大臣敢冒这样的险。更别说新加坡基地建了十多年,一直是停停建建,此时也没多少实力。

    如果美国人愿意帮忙,那英国人倒是胆子可以大不少。但这时美国国内正是孤立情绪浓厚的时候,就算欧洲发生大战都不想掺和,更别说是地球另一边的远东了。就算是大英帝国在亚洲的那些自治领,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也都没兴趣为了中国和曰本人打仗。

    英国人所做的一切强硬姿态,其实也就是在口头上向曰本人表示,我很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但如果曰本人不吃英国人这套,吃定中国这块肥肉了,英国人却也不敢真的打仗,甚至连经济制裁都不敢做。

    所以,在曰本政斧拒绝英美法三国照会后,英国人的外交策略马上就作出了调整。

    既然曰本人不肯让步,那么只好委屈中国人了。

    见劝说宋子文没有什么效果,英国领事又找到罗文干,继续劝说罗文干。

    英国领事克莱打了个比方,说如果路上遇到强盗,如果死拽着财物不放,自己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为了避免有姓命之忧,中国最好再让步。而所谓让步,就是要中国不要再坚持上海问题和东北问题一起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