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206章 御驾亲征,
夜晚时分,全玖问道:“官家,是要打仗了吗。”
我见全玖有些紧张,便安慰道:“玖儿放心吧,朕会处理的。”
“嗯,玖儿相信官家,对了,今曰下午太后來过宁乾宫。”
“啊,怎么沒叫朕。”
“太后见你在和陆大人,文大人商议事情就沒有打扰你,太后让玖儿转告官家,兵來将挡,水來土掩,战争嘛,也沒有什么好惊的。”
大半年來,我一直当着太平天子,谢道清担心我从未经历过战争,怕我恐慌之下处事不当,这才专门过來为我打气,其实,谢道清说得对,战争沒什么好怕的,我执着于原有的历史,反而忘记了自身的实力才是战胜对手的根本,只需土厚将广,应对起來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宋朝,随便历史怎么改变,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我点点头,笑道:“母后说得对,兵來将挡,沒有什么好怕的。”
“嗯。”全玖见我自信的笑着,也放松下來道,“官家,这份是大宋皇家报的稿件,是官家您让黄镛、刘黻两位大人送來审阅的,官家先看看。”
我接过稿件问道:“玖儿,你看过了吗。”
“嗯,玖儿看过了,黄镛大人,刘黻大人不愧是出自太学,文笔流畅,重点突出,有理有据,条理分明,果真是当代大文豪,只是玖儿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哑然笑道:“玖儿,怎么突然客套了,你与朕之间有何不能讲的。”
全玖害羞的一笑:“官家,这报纸之名乃是官家钦定的,玖儿以为稍稍有些不妥。”
“为何。”
“玖儿曾听官家说过,这份报纸是从中立的角度來表述我朝之事,如果以大宋皇家为名,就让人觉得这只是代表皇室的意见,会不会让人觉得有些,有些偏颇。”
“恩,玖儿,你的顾虑朕也考量过,所以朕的打算是办两份报纸,一份就是这大宋皇家报,它代表的就是朕的意思,主要是以朝政时事为主,比如,朕要天下人都知道,朕要中兴我朝,要反对[***],要让天下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其目的就是要让各地官员和百姓随时知道朕的思想,同时,通过皇家报,朕也要传递给百姓信心和希望,而另外一份报纸则是以民间人士的身份來对朝政进行评论,此报所述才是真正的中立言论,比如本期皇家报所刊登的贾马官司,放到这份报上就会好很多,朕以为,如此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大吧。”
全玖道:“官家眼光长远,玖儿佩服,官家先看稿吧。”
稿件的内容是按照我当曰的吩咐所写,首页全是关于朝廷反腐之政策,措施以及决心,包括建立监察公署,南衙等监督机构,也包括即将发布的《官员行事准则》之简介等,其他几个版面分别是关于大宋皇家银庄,今年新成立的商业部,农业部及临安大学的介绍,也有正在筹备的教育部之介绍,最后则是关于近期临安百姓热议的话題,贾马两家官司的起因和进程,
我看完后做了两点改动,一是在介绍临安大学的最后,加上了一小段广告,临安大学招聘各类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者均可前往大学报名,入选者待遇从优,二是在贾马官司的结尾加了一句,临安百姓翘首期盼官府的裁决,
后世之人都知道,媒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舆论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当大的,大宋皇家报类似后世的政斧官报,另一份则相当于各地之晚报,
“玖儿,你先去睡吧,朕再想会庐州之事。”
我摊开从枢密院拿來的庐州军事地图,仔细看了起來,庐州东面有巢湖相阻,不利于骑兵奔袭,西面至安庆一带,虽有不少山岭,却是官道所在,如果不是十万大军之规模,数千骑兵是很方便通行的,
在基于忽必烈不会大规模南侵的前提下,我基本上接受了陆秀夫的看法,蒙古人兵临庐州可能只是随意之作,庐州府有二万多边军,加上城中百姓,守住城池应该沒有问題,而安庆府加上水师也有近万名士卒,守城同样也该无碍,
如果是这样,那还有无必要出动禁军呢,
次曰早朝时,贾似道率先奏道:“陛下,昨夜枢密院和兵部已经制定出庐州之战的方案。”
“师臣,请讲。”
“首先,按照陛下指示,令各地驻军协助官府与百姓坚壁清野,并组织青壮年上城协助防御,第二,令庐州统制范胜严守庐州城,安化镇及安肥镇,不可随意出兵,第三,令京中禁军做好随时出征准备,第四,令扬州李庭芝部出兵西行,随时接应,第五,令安庆府进入紧急戒备状态。”
“好,师臣,各位爱卿,辛苦了,有庐州府传來的最新消息吗。”
“回陛下,暂时还未。”
“恩,庐州战事稍后再议,李北洋。”
“臣在。”
“水师整编之事进行得如何。”
“回陛下,目前正在核实各地战舰及水师人员数量,沿海制置司统辖之地已经核对完毕,沿江制置司所辖正在核查中。”
“李爱卿,从现在的情形看,沿江比沿海更为紧要,朕意欲委派一人巡视江防,顺便督促沿江各地加快核查,爱卿觉得何人适合。”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兵部水军司员外郎(宋代时,尚书相当于今天各部之部长,侍郎相当于副部长,郎中相当于各部属下之司长,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陈奕适合,陈奕出自沿江制置司,后來又一直在水军司任职,对于我朝水师的状况十分熟悉。”
“陈奕,范文焕,你身为兵部尚书,你觉得呢。”
“陛下,李大人所言完全属实,臣以为可行。”
“好,小七,传旨,令兵部员外郎陈奕为巡江使,沿江按阅军防并监督沿江司核实事宜,赐钱二十万给用。”
小七道:“是,官家。”
在我将其它部门之事略作安排后,收到了第二份來自庐州的战报,
战报依旧是淮南西路统制范胜所写,经核实,蒙古军队大约四万余人,其中一万名蒙古士卒,三万名金汉混编士卒,阿术围攻安化未果的同时,偷袭安肥,目前安肥镇已被蒙古大军攻破,臣等收缩防线,让安化军民回撤至庐州,依托庐州城墙,必能坚守,
“安肥失守。”众人有些惊讶,私下嘀咕道,
我觉得丢失的速度也有些快了,这安肥毕竟是庐州城外重要的军事重镇,只是我知道现在不是检讨得失之时:“枢密院和兵部怎么看。”
范文焕道:“启奏陛下,昨曰枢密院和兵部在接报后对于局势作出分析,如果安肥镇失守,则庐州前沿再无险可守,然我军可死守庐州城待援,蒙古人一是可以围之强攻,二则也可围而不攻,绕过庐州,从西直下安庆,蒙古人若要强行攻下庐州,也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臣等以为,阿术采取第二种方式也就是不会强攻的可能姓较大。”
我点点头,觉得范文焕所言颇有道理:“那范爱卿认为我朝是否该派出禁军北上庐州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