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康熙金彩却进而成为五彩花纹的组成部份,如五彩加金花鸟纹尊,金sè的荷花与红莲碧荷相间,将画面衬映得富丽堂皇,华贵无比。
明代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工艺在康熙时期仍然沿用,但已处于次要地位,主流是单纯的釉上五彩。康熙五彩民窑胜于官窑,民窑五彩器型丰富,有各类瓶、罐、缸、炉、壶、尊、花觚、笔筒、盒、花盆、盘、碗、杯、瓷塑等。绘画题材也颇为广泛,诸如人物、花鸟、山水、神话、宗教、历史、戏曲、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画面宏大,气魂雄伟。如画左传故事大盘,径逾三尺,人物多至二百余人(见《陶雅》)。其绘画风格多模仿名家笔法,如人物颇类陈老莲,山水取法王石谷,花鸟则似华秋岳。这种刻意追求绘画效果的作品与明代带有浓厚民间sè彩和装饰趣味的瓷画完全不同,使五彩瓷的装饰风格大为改观。这种变化不限于五彩瓷,其它的彩绘瓷亦复如是。除白地五彩外,康熙还盛行sè地五彩,如豆青地五彩、蓝地五彩、洒蓝地五彩、哥釉五彩、珊瑚红地五彩、墨地五彩等。
康熙时期的创新品种是珐琅彩和粉彩,两者均为釉上彩。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这是因为取法于铜胎画珐琅(即景泰蓝)而得名的。彩绘原料为进口的酉洋珐琅彩料。彩料sè调很丰富,多至十几种。珐琅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最好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后,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在宫中二次人炉烧成。珐琅彩瓷属于皇室珍玩,制作极为考究jīng细,由于只供宫廷御用,产量低而成本高,故传世品很少,且多为小型器物。如碗、盘、杯、碟、盒、壶、瓶等。康熙珐琅彩用彩料铺地,有黄地、蓝地、红地、绿地、紫地,白地少见。在sè地上用各种彩料作画,图案多为各种花卉。彩料较厚,凸出于地面之上,富有立体感。sè泽鲜艳明亮,花纹绚丽典雅。器底多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青花、蓝料或红料楷书款。
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中期,绘画原料是于含铅粉的玻璃白中加入呈sè金属而成。在工艺上深受珐琅彩影响,用粉彩料于烧好的素胎上作画,画好后二次人炉烘彩而成。由于施彩厚,花纹凸起,有立体感。sè彩既柔和淡雅又鲜亮明快。康熙时期粉彩尚处于初创阶段,多与五彩同施于一器之上。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款粉彩花卉盘,红花用肥脂红、白花用白粉,其它彩料仍为平涂。雍正以后,粉彩工艺始臻jīng妙。
素三彩也是康熙时期釉上彩瓷中的名贵品种。其特点是不用红sè,以黄、绿、紫、蓝等sè为主。施彩方法或直接在烧好的素胎上用彩料绘画,再罩一层透明白釉,用低温二次烧成;或在烧好的白釉瓷上铺一层sè地,再绘彩画。如黄地紫绿彩、黄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绿地紫彩等。常见器物有素三彩三多盘、黄地素三彩花鸟凤尾尊、绿地紫彩龙纹盘、黄地绿紫彩龙文盘、虎皮三彩碗等。
明宣德创烧的斗彩工艺,终明一代盛行不衰。康熙时期的斗彩上承明代并有所发展,制作jīng细。青花浓淡深浅,sè阶丰富,是其特点。如斗彩槎上张骞小碗(见香港苏富必公司《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图录》)。仿明作品,如鸡缸杯、天字罐、花蝶杯等,都很jīng致。这时还出现了釉里红与釉上绿彩相结合的彩瓷,如釉里红加彩牡丹纹罐等,也很jīng美。
雍正一朝,为时虽然短暂,仅有十三年,但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却有突出的贡献,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在康熙制瓷业的基础上,皇帝对瓷器的特殊爱好和直接干预都促使景德镇瓷业水平迅速提高。这时的官窑不仅派有督窑官,甚至由皇帝本人亲自规定器物的造型、花纹图案、sè彩,先由宫廷制成木样,交督窑官照样烧制。督窑官奉命唯谨,为了解制瓷过程和工艺,不惜亲至窑场,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进而成为制瓷专家。唐英就是雍、乾两朝督窑官中一位成绩斐然,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
雍正瓷器造型尽改康熙古拙之风,变得异常轻盈秀丽,灵巧俊雅。雍正青花不如康熙青花sè阶丰富,sè泽鲜艳。官窑器以仿宣德、嘉靖青花最为成功,仿永乐、成化、正德、万历等次之。器形有各式瓶、尊、罐、花觚、花浇、壶、盆、水水、碗、高足碗、盘、缸、绣墩、鼻烟壶等。仿明青花有大盘、鸡心碗、高足碗、梅瓶、玉壶chūn瓶、抱月瓶等。
雍正时期釉里红呈sè稳定,sè调红艳。常见器物有釉里红三鱼大碗、釉里红鱼纹高足碗、釉里红双果文盘、青花釉里红缠枝莲双耳尊、青花釉里红玉壶chūn瓶等。青花和釉里红发sè均很鲜艳。此外还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和蓝釉地釉里红盘、碗等。
康熙早、中期彩瓷画面宏大,花纹往往布满器身,晚期画面逐渐缩小。雍正时,花纹疏朗、纤细、飘逸,往往留出较多的空白地,因而画面上的景物显得悠远寥阔,清新悦目。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的盛行,五彩已退居次要地位。这时五彩的特点是器型秀丽,画面小,花纹jīng细,用彩也比较清淡。如上海博物馆藏“五彩草虫图浅盘”,盘心绘玲拢石、草花、天牛;内壁绘三只姿态各异的草虫,形象逼真生动。红彩用得极少。在大片白釉衬托下,愈益显得清雅宜人,与以淡雅著称的粉彩瓷异曲而同工。此外红地五彩、绿地五彩、墨地五彩、酱地五彩等品种也颇为jīng美。粉彩发展到雍正时期,技艺纯熟,sè调丰富。这时的薄胎白瓷制作极jīng,在莹洁如雪的白釉上用没骨画法给出浓淡相间,yīn阳明暗,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的瑰丽花纹,娇艳柔美,栩栩如生。绘画题材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尤以花卉见长,所绘花树、枝叶纷披,轻盈袅娜,摇曳生姿。盘碗之类的过枝花装饰,花纹由外壁向上伸延,越过器物口沿,延续到器里,展开后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新颖美观,韵致不凡。如粉彩过枝桃果文盘,红桃一树,硕果累累,红幅数只,cháo然飞舞,在细润莹晶的白地衬托下,艳而不浓,华而不俗。雍正粉彩有白地和各种sè地彩绘,如珊瑚地、淡绿地、墨地、酱地、木纹地开光,有时还加饰金彩。
雍正珐琅彩的特点是,除各种sè地彩瓷外,多在白瓷上作画,绘画题材有花鸟、竹石、山水等。同时配以与画中景物相应的诗句。例如故宫博物院藏珐琅彩难鸡牡丹纹碗,釉光莹润洁白,腹部绘稚鸡一对,栖于花丛中。各sè牡丹盛开怒放,旁题诗句“嫩蕊sè金粉,重葩结绣云”,钤“佳丽”“金成”“旭映”红方章,底部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再如《故宫瓷器选萃》(台湾版)所录珐琅彩时时报喜把壶,腹部画梅、翠竹、月季、山石和十二只绕花飞栖的喜鹊。墨书诗句为“灵禽送喜梅花上,一个依时报一声”,钤“先chūn”、“寿古”、“香清”红方章。器底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款,rì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珐琅彩梅树纹盘,一树红白相间的梅花,傍以翠竹,旁题“芳蕊经时雪里开”之句,并铃“佳丽”、“涛古”、“香清”肥脂红方章。备极清雅柔丽。由于皇帝的爱好,这时出现了蓝sè和水墨珐琅彩。如珐琅彩墨竹图碗,一面用墨彩绘竹石,一面行书题“sè连鸡村近,影落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