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长驱白马向西殿(第2/3页)覆汉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引部兵马随左将军一同去支援蒲津?”

    吕布一时茫然:“这就行了?”

    “这就行了。”贾诩转身应道。“温侯想一想,你随左将军去了蒲津,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吕布还是没反应过来:“请贾君替我详解。”

    “其一,温侯去了左将军麾下,便不是主将了,也就不会被疑惧了。”贾诩失笑摇头道。“你之前之所以担心被太师疑虑,不就是因为在潼关这种要害处为主将吗?”

    吕布微微颔首。

    “其二,温侯此去左将军麾下,还能见机行事。”贾诩继续笑道。“若是蒲津战局有利于太师,则温侯正有用武之处而若是蒲津大败,战局翻转,也没什么好讳言的,温侯在前线,总是能见机行事的,而届时前线纷乱,不管如何,便是一时没了讯息,后面也不会真的对温侯家如何的。”

    吕布顿觉豁然开朗,却又赶紧再问:“那请问贾君,我请随左将军往蒲津,左将军和太师能许吗?”

    “为何不许?”贾诩继续不慌不忙。“蒲津既然打开,则彼处必有大战,正该温侯用武,至于潼关此处,我一老朽也足以应对。而之前徐荣、张辽反水,太师久久没有动摇,明他还是信得过温侯你的,只是他如今人在郿坞,不及回报,只能请左将军做主罢了……所以,此时我以潼关副将兼凉州故人的身份写一封书信给左将军,正需用人的左将军没有理由拒绝!”

    吕布大为感慨:“贾君真的是救命之人!”

    贾和苦笑摇头:“我也是先存身,然后能救一个算一个罢了……事不宜迟,温侯自去准备,我去替你连夜写信,然后连夜送出,你明日一早便直趋渭水浮桥,在彼处和左将军汇合便是。”

    言罢,其人终于是折身下楼去了。

    而吕布则对着贾诩背影恭恭敬敬、心悦诚服的俯身拱手一礼……到底,跟着蔡伯喈一场师徒,吕奉先这辈子跟粗鲁无礼四个字是扯不上边了。

    回到眼前,翌日上午,果然如贾诩所料,作为董亲弟,关中防务实际上的总负责人,左将军董旻在派出郭汜引骑兵先发后,还是极度忧虑蒲津战局,而且也确实不放心吕布,再加上董人在郿坞,来不及禀报,所以终究是事急从权,同意了贾诩的建议,将吕温侯召了过去,并委任其为军中副将,一同前往蒲津。

    而等到当日中午,董旻所部和吕布带来的千余心腹合兵一起渡过渭水之后,这才得到了前郭汜传来的噩耗,知道蒲津已失,于是复又催促军疾行,试图在幽州军未能渡过足够兵力之前将营寨夺回!

    与此同时,大概是也明白潼关外的幽州军肯定要转向蒲津这个突破口的缘故,董旻又刻派人飞马传讯,要求李傕、李蒙、胡轸三将即刻往陕县汇合,经潼关大道入关中,然后参与蒲津大战!

    然而有意思的是,事情在这里出了一个的偏差潼关外的幽州军大营根就没有移动的意思,非但徐荣等人没有起兵过河去河参与蒲津大战,就连那面似是而非的白马旗也依旧在关下迎风飘扬。

    “君侯!”又等了一日后,这日下午徐荣、张辽干脆一起来谒见钓鱼的公孙珣了。“蒲津被夺,陕县空虚的消息应该马上就能传到弘农关西军的耳中,届时李蒙、胡轸、李傕只要稍作试探就能知道我们这里没有多少兵马……”

    “你们挡不住他们吗?”公孙珣不以为然。

    “属下自然能挡,君侯若是下令我们在此处尽量拖延弘农的关西军入关,我们当然愿意尽力而为。”徐荣恳切言道。“但君侯千金之躯,着实不必在此冒险,还是要速速渡河为上。”

    “真要是渡河。”公孙珣依旧不以为意。“区区一叶扁舟,将我送到对岸就行,没必要那么急。”

    “但是君侯,”张辽也昂首谏言道。“如今蒲津已夺,入关的通道已经打开,彼处战况激烈,君侯若能亲自前往督战,我军必然士气大振,届时大破敌军,不定反而能从关内拿下潼关……何必在此空耗时间呢?”

    “并非是空耗。”公孙珣终于叹了口气。“不过你们的也有道理,这样好了,再等一日,若明日午前还没有动静,我就孤身过河,经河去蒲津,你们就引兵往陕县给我打个埋伏,不拘是胡轸还是李蒙,让他们狠狠吃上一亏,再度疑惧不动!”

    张徐二将对视一眼,半是无奈,半是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言,又耗一日,待到五月二十日这日早上,虽然和二将约定好下午便要渡河,但公孙珣依旧持着钓竿,准备往大营北面去钓鱼……也是让人无奈。

    但是,其人刚刚来到老地摆下马扎,未及让司马朗、贾逵二人帮忙穿上蚯蚓,忽然间身后一阵骚动,然后副甲胄的徐荣便亲自慌忙来报:“君侯,潼关来使请降!”

    公孙珣怔了片刻,却是直接起身,连钓竿都懒得理会,便快步随徐伯进往回而去。

    “是否有诈?”贾逵第一个扔下钓竿,跟在后面询问,弄的老实的司马朗只能捏着蚯蚓、抱着钓竿跟在身后。

    “有诈个屁!”公孙珣头也不回。“我在此地等候多日,就是在等此时,让张辽先引兵两千入关控制关门,徐荣收拾大队,军跟上……关中大局,今日便要定下来了!”

    众人慌忙传令,而公孙珣根不等徐荣大队,他回到营中披挂整齐,鹖冠断刃、白马钢槊之后,更是直接跃马而起,率众进入关城,并见到了等候在塬上的贾和!

    二人隔年相见,公孙珣翻身下马,直接就在关门内握住了贾诩之手,并扬声感叹:“我就知道,和不会负我!”

    “君侯没有负我,我又怎么会负君侯呢?”贾诩面色不变,从容作答,唯独折返言语倒是让旁边的张辽和跟着公孙珣到来的诸将惊疑不定起来。

    “和!”公孙珣微微摇头,暂时扔下这个话题,转而正色相询。“蒲津决战,可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有!”贾诩从容答道。“请君侯不要理会蒲津,直接从此处长驱而入关中,以定大局!”

    “去打长安?”公孙珣不由蹙眉。“长安距此地两百四十里,而且人心驳杂,可行吗?”

    “不可行。”贾诩摇头不止,却依旧面色不变。“所以我不是让君侯去打长安,而是要请君侯去打距此五百里的郿坞!”

    公孙珣一时疑惑。

    “董公在彼处,只有数千守军!”贾诩不慌不忙,点出了要害。“只要君侯不顾一切,抢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长途奔袭,在郿坞堵住董公,则关中大局抵定,绝无反复可能……按照君侯老家辽西传来的象棋所言,这叫一步将军!”

    公孙珣恍然大悟,却又似乎对某些地捉摸不透。

    首先不是蒲津和董旻,因为董旻一旦后撤去追自己,只会让娄圭、田丰他们大举跟上,最后等自己堵住郿坞,溃败的一定是董旻!

    也不是这个长途奔袭从军事角度而言有什么不可行的地,因为如果贾诩没骗自己,那么仅仅是徐荣五千骑兵就能堵住郿坞,而到了这一步,贾诩也确实没必要骗自己,甚至自己手中的这些降兵,也不只有徐荣部的五千骑!实际上,加上陕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