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分进(第1/1页)史上最强崇祯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大军进攻受阻,其实这也在崇祯的意料之内。

    毕竟山海关不是一般的城池,若是这么容易就能攻得下来,那也不会让鞑子打得头破血流也进不来了。

    历史上的清军,就没有一次是正儿八经攻破山海关,要么是从蒙古绕进来,要么就是被吴三桂给放进来的,这次也是一样。

    这恰巧明了,其实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虚与委蛇之词罢了,真正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被区区一个女人左右了向。

    莫吴三桂,就是唐通和白广恩,都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搞什么冲冠一怒,这根是起来好但不好听的事儿。

    大军数次进攻造成的伤亡虽然被崇祯皇帝下旨严密封锁,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怎地,还是传出去一些消息。

    各镇兵士近年以来连战连捷,虽然都有求战、求功之心,但大军被挡在山海关前面伤亡不,军心立刻是有些浮动,就连将官们也不能平静下来。

    眼下这种情况,张世泽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显然已经不再是他能掌控的范围,毕竟三军将帅这么多,就算他是堂堂英国公,那也不能做到一句话服众的程度。

    威望这玩意是要靠战功和敌军人头数量来累积的,张世泽组建新军以后,多半是留在京城安顿后,这次是头一回出来指挥战斗。

    真要起威望,靖南伯黄得功要比他这个英国公强得多,毕竟是战功著之人,另外一个能令三军慑服的,便是高杰。

    万历朝素有“南戚继光,北李成梁”的法,时下到了崇祯二十年,另一种类似的法也开始有些风闻传出。

    高杰和黄得功的大名,就算远在四川的秦良玉都已是有所耳闻,这位年迈的巾帼名将,谈及高英吾和黄虎山名号时,也是竖起大拇指接连称赞不已的。

    时下能迅速稳定军心的,除了高杰、黄得功和督师陈奇瑜以外,也就只剩下那位御驾亲征的皇帝爷了。

    崇祯皇帝为了应对有些乱迹的军心状况和不断攀升的伤亡比例,下旨召集各镇军将来到大帐,亲自主持了一次军议。

    对于时下的状况,征的始作俑者崇祯皇帝心中非常清楚,明军这些士气完是靠一口气,什么气,那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带领他们毫无败绩的战绩。

    寻常败倒还不影响大局,可若是这么重要的战役失败了,无异于皇帝被打脸,明军上下都会颜面无光,士气也就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这场仗无论如何,崇祯皇帝也要让自己打赢,不然这三年来的努力,很有可能会付诸流。

    自己谋划出来收复山海关,继而以此为跳板收复辽左的事业,也极有可能会因此夭折,甚至造成甲申年同样的结局。

    起来崇祯也是心累的很,自打穿过来以后,皇帝的好处没享受到多少,纷至沓来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破事。

    这时候大明毕竟烂到了骨子里,想一蹴而就不可能,但自己倒可能一不心就混个一败涂地。

    这皇帝当的,简直是太心累了。

    军议持续的时间不短,足有快两个时辰,主要没什么大体上的计策变动,崇祯皇帝头一次轮着袖子上阵指挥,给各部划定了明确的攻击向。

    虽这一路上明军连战连捷,但是如此强劲的势头却依旧在山海主关城碰了壁。

    崇祯皇帝是上帝视角看事,又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张世泽指挥的明军,大体上乍一看像是所向披靡,但实际上却犯了和李闯北征同样的错误。

    这种错误在大势上很容易被忽略,紧要关头不及时纠正,便会成为兵败如山倒的关键因素。

    甲申年的时候,李自成率领号称百万的大顺军挥师北上,沿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唯独在的宁武关被挡住大半年之久。

    为何?原因自是他们没有根上的目的,完是在瞎打一气。

    这一点从历史上李自成山海关失败之后便暮气难振便能看得出来,眼下的明军正是在走当时大顺军的老路。

    若是真正的开朝之师,怎么可能在一场战役失败之后便兵败到如此地步,后世崇祯没少听那些砖家讲明末的事儿。

    他们至少有一点的不错,那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局限性太高了,清末太平天国的失败,也是同样的道理。

    被三年来一连串胜利冲昏头脑的明军,最开始的良乡之役谋划周,上下一心,到固关大捷就变成稍有技巧的里外合击。

    其实固关的战斗明军伤亡已经很重,原因自是不计代价的死攻。

    现在往回一看,崇祯发现平定诸藩的一连串战斗出去好听,但是和李自成北征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基没打几场硬仗,这帮怂蛋就一个接一个的都投了。

    这种战斗,又有什么好炫耀的?

    就如这自己挑起的征山海关之战,出兵准备虽然很足,但一路顺顺当当,却怎么被挡住几次军心就有些动摇,这不是崇祯印象中的强军。

    明军以一窝蜂似的战术几乎攻下了除主关城之外的所有山海关卫城、关隘和前列阵线,再加上不断有吴军将校投诚、反正,看似声威浩大不可抵挡。

    可一旦受阻,军心会迅速下降,直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现在崇祯面临的这个状况。

    经过这次军议,很多将帅都明白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有目的的去进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经过军议后的明军划定了崭新的路线,将校们开始给部下加油打气,并且崇祯也改变策略,将战斗伤亡通报军。

    这样做有时候会动摇军心,但有时候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激振军心。

    此时的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激昂的面孔,就像是见到了当初良乡之役前高喊着为了大明奋不顾身的将士,瞬间变得胸有成竹起来。

    崇祯二十年七月一日清晨,明军各路兵马开始“漫无目的”的分兵,不再是一窝蜂的进攻山海主关城。

    瓮城的城头,被摆上了黑洞洞的红夷巨炮,城下明军在牟绶的指挥下出城列队。

    这些来自山的兵士将一些虎墩炮和钢炮摆放到地上,并且在架设阵地,挖设壕沟、陷阱,一副长期作战的架势。

    与此同时,乌尔迈率领兀良哈骑兵直接远离战场,直奔向关外向而去,这些蒙古轻骑来去如风,只消一会儿便没了踪影。

    黄得功率领蓟镇兵马共一万五千人走北一线,从瓮城北侧卫城穿过,赶往唐通所占据的北翼城支援。

    杨御藩率领三屯营部总计一万两千多兵马,加上张鼐率领的永平府地兵马一万余人走南二线,继续朝所知尚在吴军手中的南翼城一带行军。